[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1190.1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2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胡绍湘;王晨阳;侯蓉;杨恒毅;刘鹏;廖志武;吴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33;G03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野外 红外 相机 装置 | ||
1.一种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盖(1)、外壳后盖(41)、外盒底盖(46)、GPS天线(7)、WIFI天线(8)、射频天线(9)、COMS电路板(10)、第一光学镜头(11-1)、第二光学镜头(11-2)、主板(14)、电源板(28)、前电池槽(37)、第一锂电池(38-1)、第二锂电池(38-2)、电池隔板(39)、第一太阳能电池板(40-1)、第二太阳能电池板(40-2)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40-3);
所述外壳前盖(1)、外壳后盖(41)和外盒底盖(46)组成红外相机装置的相机外壳;所述COMS电路板(10)、第一光学镜头(11-1)、第二光学镜头(11-2)、主板(14)、电源板(28)、前电池槽(37)、第一锂电池(38-1)、第二锂电池(38-2)和电池隔板(39)均固定安装在相机外壳的内部,且所述主板(14)、电源板(28)、前电池槽(37)、第一锂电池组(38-1)、第二锂电池组(38-2)和电池隔板(39)固定设置于外壳后盖(41)的内部;
所述第一光学镜头(11-1)和第二光学镜头(11-2)均固定设置于COMS电路板(10)上;所述第一锂电池(38-1)固定设置于前电池槽(37)和电池隔板(39)形成的空隙中;所述第二锂电池(38-2)固定设置于电池隔板(39)和外壳后盖(41)形成的空隙中;
所述外壳前盖(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WIFI天线(8)和射频天线(9),其顶部固定设置有GPS天线(7);所述外壳后盖(4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太阳能电池板(40-1)和第三太阳能电池板(40-3),其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太阳能电池板(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还包括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1)、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2)、第一红外LED灯(13-1)、第二红外LED灯(13-2)、第三红外LED灯(13-3)和第四红外LED灯(13-4);
所述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1)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2)分别固定设置于COMS电路板(10)的两侧,且所述COMS电路板(10)、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1)和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2)均固定设置于主板(14)上;所述第一红外LED灯(13-1)和第二红外LED灯(13-2)均固定设置于第一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1)上;所述第三红外LED灯(13-3)和第四红外LED灯(13-4)均固定设置于第二红外补光灯电路板(1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野外红外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前盖(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纵向排列的镜头通光孔;所述镜头通光孔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LED补光灯通光孔(3-1)、第二LED补光灯通光孔(3-2)、第三LED补光灯通光孔(3-3)和第四LED补光灯通光孔(3-4);两个所述镜头通光孔由第一外遮光板(2-1)、第二外遮光板(2-2)、第一通光孔(2-3)、第二通光孔(2-4)、第一内遮光板(2-5)和第二内遮光板(2-6)组成;所述第一外遮光板(2-1)、第二外遮光板(2-2)、第一通光孔(2-3)和第二通光孔(2-4)均固定设置于外壳前盖(1)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内遮光板(2-5)和第二内遮光板(2-6)固定设置于外壳前盖(1)的内壁上;所述镜头通光孔的下方依次固定设置有太阳能板(4)和菲涅尔透镜组;所述菲涅尔透镜组包括菲涅尔透镜安装台(5-1)、第一菲涅尔透镜(5-2)、第二菲涅尔透镜(5-3)和第三菲涅尔透镜(5-4),且所述第一菲涅尔透镜(5-2)、第二菲涅尔透镜(5-3)和第三菲涅尔透镜(5-4)均安装在菲涅尔透镜安装台(5-1)上;所述菲涅尔透镜组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麦克风感应孔(6-1)和第二麦克风感应孔(6-2);所述外壳前盖(1)的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安装壳(6-3)和第二传感器安装壳(6-4);所述外壳前盖(1)外壁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感应孔(6-5)和第二传感器感应孔(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未经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11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的顶出机构及注塑模
- 下一篇:自动精密缠绕倒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