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8862.3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夏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5/32;C09D5/33;C09D5/08;C09D5/24 |
代理公司: | 广州恒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33 | 代理人: | 张泽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玻璃 透光 隔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二氧化钒纳米粒子与盐酸共掺杂聚苯胺,然后与纳米氧化锡锑红混,制备得到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该膜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会根据外界温度高低而相应起到隔热或吸热的效果,冬天时,当汽车外温度比车内温度低时,汽车膜能吸收车外的紫外线和红外光照射产生的热量,夏天时,外面温度高时,该汽车膜则能有效的反射隔热,起到隔热效果,极大减少空调的负荷和燃油的消耗,改善乘车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在汽车大面积采光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普通的汽车玻璃阳光透过率高,紫外光、红外光阻隔性差。炎炎夏日,汽车在太阳光的持续照射下,其表温度和内部环境温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不仅降低了汽车舒适度,而且极大缩短了汽车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容易出现故障甚至带来危险;而为了保持舒适度使用车载空调,极大增加了空调的负荷和燃油的消耗。隔热窗膜的出现,极大改善了汽车驾乘环境、增强了行车安全以及降低了汽车能耗,逐渐被广大车主所接受。
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光谱能量分布情况为:紫外区200~380 nm,占总能量的5%;可见光区380~780 nm,占总能量的45%;近红外区780~2500 nm,占总能量的50%。太阳光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并且约95%的红外辐射能量集中在波长780~1500nm范围内,即近红外范围内。理想的透明隔热半导体材料应该对太阳光的可见光部分具有良好透过率,而对近红外光具有良好的阻隔、反射作用。
目前,隔热膜按隔热机理与隔热形式分为以下三种:阻隔型隔热膜,反射型隔热膜,光谱选择型隔热膜。其中,阻隔型隔热膜主要通过材料对太阳光的阻隔性来达到隔热效果,例如采用有序介孔无机纳米粒子惨杂改性是制备隔热膜的有效方法。反射型隔热膜通过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出去来达到隔热效果,反射型隔热膜比较常见的是采用磁控溅射或蒸发工艺在基材上镀一层金属,一般是铝、钾等金属,由于金属的本征等离子体波长处于紫外区,金属膜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具有高的反射性,因此镀金属膜的热反射玻璃虽然隔热性能良好,但是可见光透过率也低。光谱选择型隔热膜通过采用既对可见光有高透射性,又可以阻隔大部分紫外光和红外光的材料实现隔热,一般适用于对可见光要求比较高的隔热膜。该类新隔热膜通常采用贵金属作为原料,陈本高,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该隔热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隔热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偏钒酸铵溶于水,然后滴加甲酸,至体系pH为2~3,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于180~220℃下搅拌反应1~3d,产物抽滤,洗涤,烘干,300~450℃热处理1~3h,得到二氧化钒纳米粒子;
(2)将步骤(1)制得的二氧化钒纳米粒子分散于0.8~1.0mol/L的盐酸中,得到二氧化钒分散液;将苯胺和浓度为0.8~1.0mol/L的盐酸混合,搅拌30~60min,然后加入上述二氧化钒分散液,继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反应液;
(3)控制步骤(2)中混合反应液温度为0~4℃,然后滴加过硫酸铵的盐酸溶液,滴加完成后继续搅拌2~4h,产物抽滤,洗涤,烘干,得到聚苯胺二氧化钒复合材料;
(4)将步骤(3)制得的聚苯胺二氧化钒复合材料、纳米氧化锡锑分散于水中,得到混合浆料;将混合浆料加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得到混合树脂体系,然后将其涂布至汽车玻璃上,固化成膜,得到汽车玻璃透光隔热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宝裕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8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