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剖宫产获卵的生育力保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6708.2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千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尔斯(浙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5 | 分类号: | C12N5/075;C12N5/071;A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江慧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剖宫产 生育 力保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过剖宫产获卵的生育力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剖宫产过程中,通过卵巢表面可见的卵泡获得卵泡液;通过所述卵泡液,获得未成熟的卵丘细胞‑卵子‑复合体;将未成熟的所述卵丘细胞‑卵子‑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获得体外成熟的卵丘细胞‑卵子‑复合体;去除体外成熟的所述卵丘细胞‑卵子‑复合体周边的卵丘细胞和颗粒细胞,获得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将所述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以实现生育力的保存。该方法在剖宫产的同时取出卵巢表面可见卵泡内的未成熟卵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和玻璃化冷冻保存,不仅可避免促排药物的刺激和有创手术的副作用,还可进行女性自身生育力的保存,为将来生育提供后备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剖宫产获卵的生育力保存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20年代,国际国内经典教科书均指出:女性和绝大多数卵母细胞的产生仅发生在胎儿期,出生后卵母细胞数目不再增加,只会不断减少。为此,女性生育力保存一般采用三种方式:胚胎、卵子或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从1982年世界第一例冷冻胚胎婴儿出产到现在,胚胎的冷冻保存已经是具有规模的产业化技术,在当今生殖医学和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已经有几百万健康婴儿由冷冻胚胎解冻后出产。然而,做为女性生育力保存技术之一的胚胎冷冻保存,需要女方结婚具有丈夫提供精子生产胚胎后进行冷冻保存。所以,这一技术可能不适合于未婚女性的生育力保存,而且胚胎的冷冻保存可能还需要经过外源性激素的促排过程来生产多个卵子然后再生产胚胎,为此可能也不适合于一些肿瘤患者在化疗和放疗之前的生育力保存。
卵子的冷冻保存适用于未婚的独身成年女性。无论是肿瘤患者在化疗和放疗之前,还是大龄患者在最佳年龄阶段进行生育力保存都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从1986年世界第一例慢速冷冻卵子出产和1999年玻璃化冷冻卵子婴儿出产以来,迄今为止业已证明有成千上万个健康婴儿由冷冻解冻的卵子出生。但是如上所述,自然情况下,女性一个月经周期只能生产一个成熟卵子,为此一个月经周期为了获取多个甚者十几个卵子的卵巢刺激促排方案,可能对肿瘤患者或者健康女性来说,都是个极大的挑战,因为非生理性的外源性激素的促排对卵巢的刺激,对身体内分泌以及可能导致的副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对于未成年女性来说,因为没有月经就没有成熟卵子生产,所以胚胎和卵子冷冻是不可行的。为此,对未成年的女性来说,卵巢组织冷冻保存才是唯一切实可行的生育力保存方法。虽然从2004年世界第一例由冷冻解冻的卵巢组织原位移植后出产健康婴儿以来,到目前为止估计大约有近160多例通过卵巢组织冷冻解冻后移植出产婴儿,但是对其有效性还有待于考证。另外,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康复后把冷冻解冻的卵巢组织移植回去,有可能会把卵巢组织中残留的肿瘤细胞移植回去。为此,只有确保冷冻的卵巢组织没有肿瘤细胞残留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卵巢组织的解冻和移植。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对于不孕不育女性患者有生二胎的意愿时,需要再经历复杂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和取卵手术过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的副作用,尤其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varian Hyper 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有生命危险的极度副作用。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有效的生育力保存方法,避免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和健康女性将来有生二胎的意愿时,不再经历复杂的卵巢促排刺激和取卵手术过程,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剖宫产获卵的生育力保存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一些列药物促排和有创手术的副作用进行女性自身生育力的保存,同时还可以储备这些冷冻保存的卵子成为将来潜在的有效卵子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剖宫产获卵的生育力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剖宫产过程中,通过卵巢表面可见的卵泡获得卵泡液;
通过所述卵泡液,获得未成熟的卵丘细胞-卵子-复合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尔斯(浙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艾尔斯(浙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67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