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盘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36706.3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震;陈怡淼;苏鑫勃;赵浚哲;岑小乂;杜玉茜;高小荧;白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淤 装置 | ||
一种刀盘清淤装置,该装置的刀盘切割机构通过滑动杆与连接直槽和旋转传动机构的曲槽卡盘内切,连接直槽固定在旋转传动机构的传动轴上,刀盘背面的凹槽与过滤外板头部的突出部配合,储淤过滤机构与导向及框架的电机仓通过缓冲带相连,旋转传动机构外接传动仓保护传动零件,传动轴与电机通过齿轮组相连,识别传感机构的输水管同心套在旋转传动机构的传动轴内并与之固定,识别传感机构的分流管与刀盘上的输水孔相连,导向及框架的电机仓套在传动轴上,并将电机固定在电机仓内。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刀盘清淤部件,适用性强、作业效率高、安全隐患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隧道管道淤堵物清除的刀盘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道隧道排水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但长时间的管道隧道淤泥沉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理就易造成城市内涝,为民众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会对经济造成一定损失,所以管道隧道淤积必须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我国目前的清淤技术主要有人工疏通清掏技术、绞车疏通技术、水力疏通技术、高压水射流清淤泥疏通技术和切削式排水管道疏通技术等多种方式。但目前仍以人工疏通为主,使用手持工具淘洗清淤。工作强度高,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时常有伤亡事故发生。
(1)目前城市管道隧道排水系统中小型管道居多,这些管道隧道的疏通清淤技术多采用疏通车(高压疏通车、掏挖式疏通车等)、吸污车配合人工完成。具体操作是作业人员下至留泥井底,用高压水枪或疏通车的高压水钻头将下水管道中的淤泥冲至留泥井后,由吸污车将淤泥一起吸出,有些情况需要用气囊截断水流后再完成清淤疏通工作,操作较复杂,效率一般,井下很恶劣的工作环境给工作带来极大不便,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2)城市大型管道隧道基本上采用人工清淤,内部工作情况复杂,清理难度大。作业人员都需要有有限空间作业证等资质类证件。大型隧道管道是大方量清淤工程,上述提到的疏通车、吸污车都不适用。一部分环保公司使用人工和泥浆泵相配合的方法完成水下清淤作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淤效率,但人身安全、大颗粒清理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而且还会经常遇到大颗粒堵管、絮状物或钢丝缠绕叶片烧坏泥浆泵的情况,还导致了新的问题即水下维护维修设备等;
(3)综合来看,水力疏通法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其要求管道本身必须有一定流量,淤泥不宜过多,且上游的水不能从其他支路流走,同时须保证不使上游水回流进入附近建筑物,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上游管道产生新的淤积;通沟机技术要求管壁光滑规则且淤积物不能太多,不适用于城市管道;高压水射流技术通常只限于直径小于130cm的管道,而且清洗用水成本相对高,作业效率低;高压水射流中混杂的沉积物颗粒对管壁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人工清掏法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刀盘清淤装置,能够适应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刀盘清淤部件,适用性强、作业效率高、安全隐患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刀盘清淤装置,组成部件包括刀盘切割机构,储淤过滤机构,旋转传动机构,识别传感机构以及刮刀,组成部件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是:
所述刀盘切割机构包括滚刀、喷水孔、刀盘、刮刀、传动轴、输水孔、滑动杆以及连接直槽,所述滚刀外接在刀盘上,刮刀固定在刀盘的刀槽中,在刀盘中央置有喷水孔,刀盘内侧布有输水孔,刀盘通过滑动杆与连接直槽内切,连接直槽固定在传动轴上,
所述储淤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外板、滚动球、滚动球座以及过滤缓冲带,过滤外板与过滤缓冲带相互连接,滚动球座固定在过滤外板上,滚动球内嵌在滚动球座上,
所述刀盘切割机构通过刀盘切割机构的刀盘边缘上的凹槽与储淤过滤机构的过滤外板上的凸边相扣连接,二者通过凹槽实现相对转动,工作时,刀盘转动而储淤过滤机构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6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