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道路的装配式发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4897.X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夏阳;沈标;刘熙;黄水华;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7/00 | 分类号: | E01C17/00;E01C11/22;E01C15/00;E01F9/582;E01C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杜权 |
地址: | 226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道路 装配式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道路的装配式发光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形限位板,第一环形限位板与第一支撑板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发光模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限位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延伸部,延伸部位于第二环形限位板的外侧,通过延伸部将第二支撑板固定于基座上,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二环形限位板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本发明的发光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设计,能够适应不同道路区域的施工需求,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对交通流的通行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道路的装配式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路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运输速度、经济效益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功能型道路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在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大多数事故通常发生在视线不佳的道路区域,如斑马线、照明效果较差的小道等,由于车辆驾驶员很难及时看清前方的通行情况,导致事故频频发生,尤其在阴雨天、夜间等天气情况下。
为了缓解这些情况的发生,目前普遍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在视线不佳的道路区域铺设白天吸能、夜间发光的聚合材料进行警示标记,通过聚合材料在夜间发出蓝光为驾驶员指引方向,提升驾车安全。但由于所在路面车辆通行频繁,使用一段时间后铺层磨损严重,导致发光效果难以满足最初的使用需求,且造价也较高,难以在路网大范围普及。
(2)在视线不佳的道路区域侧面安装兼具夜光指示和警示功能的夜光标志牌,这种夜光标志牌在夜间不需要任何外界光的反射就可以令驾驶员清晰看到,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但由于标示牌通常以驾驶员的视线角度位置为依据安装,对于低头族、老人、小孩等群体的影响力较小,同时在一些较大的交叉路口,夜光标志牌的作用距离也比较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起到预防交通事故的作用。
(3)在视线不佳的道路区域安装地灯等发光设备,通过设备的发光效果,从视觉上同时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发光警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产品的功能缺陷。但这些发光设备在道路上的施工难度较大,且施工工期也较长,影响了路网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不同规格的发光设备,需要独立设计模具,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道路的装配式发光装置,在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道路的装配式发光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形限位板,第一环形限位板与第一支撑板形成的空间内容置有发光模组,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限位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开口将发光模组的线路引入第二环形限位板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形成的空间内,第二支撑板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具有延伸部,延伸部位于第二环形限位板的外侧,通过延伸部将第二支撑板固定于基座上,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二环形限位板内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第二环形限位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加强筋与第二支撑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优选地,第二环形限位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条加强筋,两条加强筋分别与第二支撑板两侧的延伸部平行设置。
优选地,加强筋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优选地,该发光装置还包括中空的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的纵向管贯穿第二开口,并通过密封胶与第二开口密封连接,三通连接管的两个横向管位于第二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地,基座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两个基座分别通过螺栓组件与延伸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天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48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