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2092.1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3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帅;刘二宝;刘伟;张佳欢;韩腾飞;曹洲;张志阳;黄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胡婷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控制 安装 支架 系统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所述后安装支架具有连接部(1)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两侧的第一安装部(2)和第二安装部(3),所述连接部(1)具有与前悬架下控制臂连接的装配孔(11),所述第一安装部(2)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纵梁(100),所述第二安装部(3)可拆卸地安装于前副车架纵梁(20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抗俯仰能力和操纵稳定性,有利于提升车辆的运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车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控制臂作为车辆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并且其布置形式与结构尺寸直接决定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和乘坐舒适性。
在相关技术中,下控制臂一端通过球销与前转向节相连,另一端通过橡胶衬套与前副车架连接。通常,前副车架左右两侧设置有盒状结构,通过螺栓打紧的方式将橡胶衬套安装在前副车架上的盒状结构中。
然而,上述安装方式,橡胶衬套的尺寸会受到布置空间的限制而受力不均匀,并且此安装方式还会降低橡胶衬套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下控制臂因橡胶衬套而受力不均匀,使得车辆抗俯仰性能降低,操纵稳定性变差;在车辆保养过程中,现有安装方式还存在维修及拆装麻烦等问题,增加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能够提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抗俯仰能力和操纵稳定性,有利于提升车辆的运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所述后安装支架具有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两侧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具有与前悬架下控制臂连接的装配孔,所述第一安装部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纵梁,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前副车架纵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平行于所述车身纵梁的上表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紧固连接于所述车身纵梁。
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突台,所述第一突台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前副车架纵梁的上表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紧固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纵梁。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第二突台,所述第二突台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
可选地,所述后安装支架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由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延伸,并且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下控制臂和上述前悬架下控制臂的后安装支架,所述前悬架下控制臂的一端套设有连接衬套,所述连接衬套过盈配合地配合在所述连接部的装配孔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再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悬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2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洁设备及其尘水过滤单元
- 下一篇:一种制取乙烯和丙烯的催化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