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29200.X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4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发前;林楠;张乐乐;张建安;林巧飞;周海峰;郭程;夏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5/34;E02D5/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罗洋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分期 施工 接合 基坑 支护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用于对先期施工结构和后期施工结构进行支护,所述先期施工结构和所述后期施工结构在隧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隧道的长度方向为纵向方向,宽度方向为横向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系统包括:
沿着所述先期施工结构的横向方向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一纵向围檩、第一纵向排桩和第一纵向止水帷幕;
沿着所述先期施工结构的纵向方向自外向内设置的第一横向止水帷幕、第一横向排桩、第一横向围檩和第二横向止水帷幕;
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位于所述先期施工结构的端部,所述第一横向围檩与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位于所述后期施工结构的端部,所述第一横向排桩和所述第一横向围檩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朝向所述先期施工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横向围檩和所述先期施工结构之间形成一顶部敞开的运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还包括沿着所述后期施工结构的横向方向由内向外设置的第二纵向围檩、第二纵向排桩及第二纵向止水帷幕;
所述第二纵向止水帷幕与所述第二纵向围檩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纵向止水帷幕搭接,所述第二纵向排桩位于所述第二纵向止水帷幕和所述第二纵向围檩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纵向排桩邻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和所述第一纵向止水帷幕在交接处至少套打一孔并形成封闭的第一止水帷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和所述第二纵向止水帷幕在交接处至少套打一孔并形成封闭的第二止水帷幕。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止水帷幕、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所述第二纵向止水帷幕、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均包括多个止水桩,所述止水桩搭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围檩与所述先期施工结构间隔的距离不小于1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排桩、所述第一横向排桩及所述第二纵向排桩均采用钻孔桩排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和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在与所述第一纵向排桩、所述第二纵向排桩交接处被所述钻孔桩切割,在所述第二横向止水帷幕和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被所述钻孔桩切割的面处设置高压旋喷桩。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施工结构中还设置立柱桩,所述立柱桩位于所述后期施工结构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被所述立柱桩切割,在所述第一横向止水帷幕被所述立柱桩切割的面处设置高压旋喷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向围檩和所述第一纵向围檩交接的拐角处设置角支撑。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隧道分期施工接合点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期施工结构的横向方向上还设置有第一钢支撑,所述第一钢支撑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后期施工结构的两侧的所述第二纵向围檩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92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炬内焰结构及包含其的火炬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