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及运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020437.1 | 申请日: | 2021-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3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豫森;李卫东;王保民;黄永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F5/00;F17D1/02;F17D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电厂 外送多 管网 供热 系统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包括火电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蒸汽或热水供热系统、纯净水制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以及制冷系统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中的管道采用耐高低温的钢材、PVC、复合材料中任意一种或组合,所述管道外包覆保温层,所述管线输送工质热水、冷水、蒸汽、压缩气体工质中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的输送管线数量大于二;所述输送管线中设置至少两条不同管径的输送管道,不同管径的输送管道并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其中一条管线分别连接火力发电机组的热水输出口和冷水输出口,冬季所述管线接通热水输出口时用于输送区域供热热水,夏季所述管线接通火力发电机组的冷水输出口用于输送区域供冷冷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其中一条管线连接火力发电机组的蒸汽输出口和压缩空气输出口,所述管线通往工业用户,作为为连接火力发电机组和工业用户的工业蒸汽或压缩空气管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其中一条管线连接火力发电机组的纯净水出口或富氢水出口,用于输送火电厂生产的纯净水或富氢水,供应给城市建筑、家庭及工商业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其中一条管线连接火力发电机组的热水出口,作为热水管线用于向用户输送生活热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其中一条管线连接火力发电机组的压缩空气出口,用于向工业用户输送工业用压缩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布置于城市地下公共管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送多管网多工质输送管线设置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为泄漏检测传感器及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实现对管线的温度、压力、流量、泄漏及应力多种参数的在线监测。
10.一种火电厂外送多管网供热供冷系统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根据火电厂周边及附近城市区域的供热、供冷、供水、供气用户资源总需求量,建设所述多工质输送管线的管线数量、管线管径、管线路由、管线长度、管线材质及基于传感器监测的物联网监测系统;
基于输送介质的种类、压力、温度、物化性质对管线材质及规格进行优化,使得同一条管线适用于两种工质的切换输送;对于供热和供冷管线,设计其材质做到管线在不同季节可实现从低温工质和高温工质相互切换;
对供热管线和供冷管线根据不同季节可以进行切换;供热管线在冬季输送区域供热的热水,随着供热季节的结束,在夏季开始时,利用现有的供热热水管线在夏季输送供冷冷水,利用楼宇中央空调水系统,在冬季供热,在夏季供冷;
冬季对外供热采用蒸汽管网对外供热的,供热季结束后,利用蒸汽管网输送蒸汽到末端用户,末端用户利用蒸汽驱动吸收式机组制冷;
冬季对外供热采用蒸汽管网对外供热的,供热季结束后,利用这条蒸汽管线开展生活热水或压缩空气的供应;
根据火电厂周边及附近城市区域的建筑及用户逐渐发展,供热面积或供冷面积逐渐增加,利用多管线,逐步增加工质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204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CN和PCA的电机故障诊断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压电振动马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