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10489.0 | 申请日: | 202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术守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90/00 | 分类号: | B65D90/00;B65D9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5660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航空 装载 集装箱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涉及航空集装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航空集装箱安全性及隐私性不佳,存在货物丢失及重要隐私泄露的问题。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包括航空集装箱,所述航空集装箱相对于箱门部位左右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一扇左封门和一扇右封门。当非接收人员,在不知道正确按照顺序,就任意将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插入矩形凹槽内时,因其不匹配,故或限位柱插入第一圆形滑动通孔内或第二限位圆柱插入圆形收纳凹槽内,这时左封门和右封门其无法打开,且这时其也无法重新取出,故有效的保证航空集装箱内货物的安全及隐私保护,并且也留下有非接收人员意图打开航空集装箱的证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集装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
背景技术
航空集装箱是根据飞机货舱的形状设计的,以保证货舱有限空间的最大装载率,是航空运输中的主要输送载体,对于形状、重量、用料强度和整体强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例如申请号:CN20191103085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该航空集装箱是由箱体框架和蒙皮组成的,箱体框架包括底板框架、侧板框架、顶板框架,由于底板框架与侧板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铆接连接,顶板框架与侧板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铆接连接,相较于现有的铝制集装箱,现有的铝制集装箱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形成的,这就使得航空集装箱的选材范围受到了限制,然而本发明实施例选用铆接的方式组装集装箱,在选择集装箱制作材料时,满足集装箱装载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无需选择焊接性能较佳的材料,扩大了选材范围,降低了航空集装箱的制作成本。
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航空集装箱安全性及隐私性不佳,非接收人员可轻易打开航空集装箱的箱门,导致存在货物丢失及重要隐私泄露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以解决现有的航空集装箱安全性及隐私性不佳,非接收人员可轻易打开航空集装箱的箱门,导致存在货物丢失及重要隐私泄露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应用于航空装载的航空集装箱,包括航空集装箱,所述航空集装箱相对于箱门部位左右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一扇左封门和一扇右封门,且左封门和右封门闭合状态下完全遮掩住航空集装箱的箱门部位;所述左封门和右封门之间通过五组第一限位机构和五组第二限位机构限位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右封门安装状态下,第一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在等腰梯形滑槽内,第一圆形滑动通孔与圆形收纳凹槽处于同轴心状态,且限位柱插入第一圆形滑动通孔挤压第一限位圆柱;相邻两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状态下,位于上方的一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在位于下方的一组第一限位机构中的第一等腰梯形滑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限位机构安装状态下,第一等腰梯形滑槽与第二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配合或第二等腰梯形滑槽与第一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与右封门安装状态下,第二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在等腰梯形滑槽内,第二圆形滑动通孔与圆形收纳凹槽处于同轴心状态,且限位柱插入第二圆形滑动通孔挤压第二限位圆柱;相邻两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安装状态下,位于上方的一组第二限位机构中的第二等腰梯形滑块滑动插接在位于下方的一组第二限位机构中的第二等腰梯形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左封门包括有限位柱、复位弹簧和圆形收纳凹槽,左封门右端面上侧方部位呈均匀分布状共开设有十处圆形收纳凹槽,每处圆形收纳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一根限位柱,且限位柱左端面与圆形收纳凹槽内端平面之间通过一根复位弹簧固定相连接,复位弹簧普通伸展状态下,限位柱右端面超出圆形收纳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右封门包括有矩形缺口、等腰梯形滑槽和矩形凹槽,右封门左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缺口,且矩形缺口底端面开设有一处等腰梯形滑槽,等腰梯形滑槽贯通右封门左端面,矩形缺口右端面开设有一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贯通右封门顶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10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学检验标本自动分拣分类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介质蓄能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