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08045.3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7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灿;汤洛;蔡旺;黄金豪;魏敏;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40 | 分类号: | B01D50/40;F28D7/16;F28F9/2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邓淑红 |
地址: | 41001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压 浸出 工艺 尾气 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气气换热器、洗涤装置、气液分离器和排气筒;气气换热器包括外壳和换热管,外壳为密闭壳体,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出气口、下部侧壁设有高压尾气进口,换热管设置于外壳内、顶端与排气筒连通、底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洗涤装置包括多级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多级洗涤器,顶部洗涤器的输入端与外壳上的出气口连通,底部洗涤器包括循环液出口和常压尾气进口,底部洗涤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液相连通管和气相连通管。能同时处理高压尾气和常压尾气,并且本实施对排出的尾气进行了再加热,避免形成白雾;对洗涤前的尾气进行了降温冷凝,降低进入洗涤段的尾气量,从而能够缩小洗涤设备的直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冶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加压浸出工艺属于湿法冶金技术,该工艺对于处理特定有色金属低品位资源及伴生矿产资源具有金属提取率高、工艺流程短等特点。加压浸出工艺产生的尾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反应釜、闪蒸槽等压力容器内排出的高温带压混合气,该混合气中主要含有脏蒸汽、不凝气、少量(酸性)液滴及固体微粒。另一类为矿浆配置槽等常压设备排除的中高温常压混合气,该混合气中主要含有脏蒸汽及少量不凝气。为保证达标排放,应尽可能在尾气排放前去除其携带的微小液滴、气溶胶、固体微粒,并使离开排气筒的尾气不产生明显可见的烟羽。同时,上述加压浸出工艺产生的两类尾气的温度、压力、成分均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策略。
传统的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系统通常设置折流板洗涤塔,利用尾气交替穿过洗涤液在折流板间形成的水帘达到气液接触传质的目的。然而折流板洗涤塔所能提供的气液接触面积及接触强度有限,尾气中的部分气溶胶、固体微粒去除效果不佳。同时,高压尾气与常压尾气从同一位置送入洗涤塔,常压尾气因入口处阻力加大而无法送入洗涤塔。另外,排放的尾气水分达到饱和,尾气温度与常温相差不大,尾气从排气筒出来后的温度稍有下降饱和汽就容易冷凝成烟羽或液滴,形成白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能同时处理高、低压尾气,又能避免排放时产生白雾的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加压浸出工艺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气气换热器、洗涤装置、气液分离器和排气筒;气气换热器包括外壳和换热管,外壳为密闭壳体,外壳的上部侧壁设有出气口、下部侧壁设有高压尾气进口,换热管设置于外壳内、顶端与排气筒连通、底端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洗涤装置包括多级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多级洗涤器,顶部洗涤器的输入端与外壳上的出气口连通,底部洗涤器包括循环液出口和常压尾气进口,底部洗涤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设有液相连通管和气相连通管。
所述外壳为圆筒型壳体,其内设有一对管板,管板上设若干通孔,两管板将外壳内腔分为三个腔体,上从往下依次为排气腔、换热腔和进气腔;所述换热管同轴布置于换热腔内、顶端装入上部管板的通孔内、底端装入下部管板的通孔中。
所述换热腔内设若干折流板,折流板上设用于所述换热管穿过的管孔;换热腔底部侧壁外设进气口;换热腔底部外包覆进气夹套,进气夹套侧壁底部设有排污口,外设切向气管。
所述洗涤装置包括一级洗涤器和二级洗涤器,一级洗涤器同轴布置与二级洗涤器的顶部;一级洗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输出端与二级洗涤器连通。
所述一级洗涤器包括相互连通的洗涤段和气液初分段,洗涤段同轴布置于气液初分段的顶部。
所述洗涤段包括洗涤管、顶盖和逆喷管,洗涤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管壁上部设有通孔与气气换热器出气口连通、管壁下部设有通孔用以安装逆喷管,顶盖封闭洗涤管顶端开口;所述逆喷管为L型管,其水平段沿所述洗涤管的径向设置,竖直段沿洗涤管的轴向设置且开口向上。
所述气液初分段包括初分管、底板和下气管,初分管的两端均为开口、侧壁底部设有排液口,底板上设气孔,底板连接于初分管底端开口处,下气管连接于气孔内、顶部设有挡液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080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