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晶软磁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89756.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1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富田龙也;野村要平;埋桥淳;大久保忠胜;宝野和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北磁材研究所;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6/00;C22C45/02;H01F1/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洁;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晶软磁 合金 | ||
1.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将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Cu浓度为6.0原子%以上的区域作为Cu簇时,Cu簇的密度为0.20×1024/m3以上。
2.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Fe浓度为80原子%以下的区域中的平均Fe浓度为74.5原子%以下。
3.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Fe浓度为90原子%以上的区域中的平均B原子浓度除以所述合金整体的平均B原子浓度的平方根所得到的值为0.56原子%0.5以上。
4.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Fe浓度为80原子%以下的区域中的平均Cu原子浓度除以所述复数个区域中的Fe浓度为90原子%以上的区域中的平均Cu原子浓度所得到的值为1.8以上。
5.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在原子探针层析中的使用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而得到的以Fe浓度为80原子%作为界面的等浓度面附近浓度分布图中,设向所述晶相靠近的方向为正时,距所述界面-2.0nm的位置以及距所述界面-4.0nm的位置的Fe浓度的斜率为0.03原子%/nm以上。
6.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将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Cu浓度为1.5原子%以上的区域作为Cu簇时的Cu簇的密度除以将所述复数个区域中的Cu浓度为6.0原子%以上的区域作为Cu簇时的Cu簇的密度所得到的值为15以下。
7.一种合金,其中,
包含Fe、B、P和Cu,
具备非晶相以及在所述非晶相内形成的复数个晶相,
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79原子%以上,
在原子探针层析中的边长为1.0nm的复数个区域中的Fe浓度为80原子%以下的区域中,将所述复数个区域中的Cu浓度为2.3原子%以上的区域作为Cu簇时,Cu簇的平均球当量径为3.0nm以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金,其中,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平均Fe浓度为83原子%以上且为88原子%以下,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平均B浓度为2.0原子%以上且为12原子%以下,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平均P浓度为2.0原子%以上且为12原子%以下,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平均Cu浓度为0.4原子%以上且为1.4原子%以下,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平均Si浓度与平均C浓度之和为0原子%以上且为3.0原子%以下,
所述合金整体中的除Fe、B、P、Cu、Si和C以外的元素的平均原子浓度为0原子%以上且为0.3原子%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北磁材研究所;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未经株式会社东北磁材研究所;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物质·材料研究机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97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