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87116.7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丸桥丰;大西益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杨卫萍;刘继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具有正极、间隔件、负极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以上述正极与上述间隔件的贴合面X和上述负极与上述间隔件的贴合面Y中的至少任一者为面Z,具有与上述面Z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在与上述面Z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具有中心、且具有上述面Z的面积的10%的面积的中央区域P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A比上述面Z中的除上述中央区域P以外的区域Q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B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二次电池具有小型、轻质且能量密度高、还能够反复充放电这样的特性,被使用在广泛的用途中。而且,二次电池通常具有正极、负极、以及将正极与负极隔离以防止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短路的间隔件等电池构件。
在此,作为二次电池的结构,已知有正极、间隔件和负极交替层叠而成的层叠型,以及将长条的正极、间隔件和负极重叠并卷成同心圆状而成的卷绕型等。其中,近年来,从能量密度、安全性、品质以及耐久性优异的观点出发,层叠型二次电池受到注目。
而且,在制造二次电池时,进行例如制造在表面具有粘接材料的电池构件,将该电池构件与其他电池构件贴合等。而且,在表面具有粘接材料的电池构件能够通过将具有粘接性聚合物(粘结材料)等在溶剂中分散和/或溶解而成的粘接用组合物(二次电池用浆料)涂敷在电池构件表面,然后进行干燥来制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7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在车载用等大型的二次电池中,在充放电时电池发热,在电池内部存在局部变为高温的部位。另一方面,一般已知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容易劣化、寿命变短。所以,由于在电池内部发生温度不均以及局部产生劣化的部位,电池整体的寿命恶化,因此要求消除电池内部的温度不均(关于寿命,以下有时称作“循环特性”)。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在电池内部发生温度不均,因此循环特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消除电池内部的温度不均、循环特性优异的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发明人发现,以正极与间隔件的贴合面X和负极与间隔件的贴合面Y中的至少任一者为面Z,使中央区域P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A比上述面Z中的除中央区域P以外的区域Q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B大,上述中央区域P具有与面Z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在与面Z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具有中心、且具有规定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正极、间隔件、负极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以上述正极与上述间隔件的贴合面X和上述负极与上述间隔件的贴合面Y中的至少任一者为面Z,中央区域P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A比上述面Z中的除上述中央区域P以外的区域Q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B大,上述中央区域P具有与上述面Z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在与上述面Z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具有中心、且具有上述面Z的面积的10%的面积。像这样,通过使中央区域P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A比上述面Z中的除中央区域P以外的区域Q的每单位面积的电阻B大,上述中央区域P具有与上述面Z的形状相似的形状、在与面Z的中心相同的位置具有中心、且具有上述规定的面积,由此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面或区域的中心”意为“面或区域的重心”。例如,在面或区域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菱形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面或区域的中心”(“面或区域的重心”)为“对角线的交点”,在面或区域的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面或区域的中心”(“面或区域的重心”)为“中线的交点”,在面或区域的形状为圆的情况下,“面或区域的中心”(“面或区域的重心”)为“圆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87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向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自由端部的辐射加热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