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冻循环装置以及四通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80068314.9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6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宫崎猛;松冈弘宗;吉见敦史;熊仓英二;岩田育弘;南田知厚;山田拓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1/42 | 分类号: | F25B41/42;F25B41/20;F25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马淑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冻 循环 装置 以及 四通 | ||
在冷冻循环装置中,抑制下述情况:当进行四通阀的切换时,大量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压力高的热交换器流动至压力低的容器或压缩机的吸入侧。切换机构(40)具有第一通路(F1)。切换机构(40)对第一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状态以及第三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连接状态下,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10)、第一热交换器(20)、第二热交换器(30)、压缩机(10)而重复第一循环。在第二连接状态下,在冷冻循环装置(1)中,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10)、第二热交换器(30)、第一热交换器(20)、压缩机(10)而重复第二循环。在第三连接状态下,冷冻循环装置(1)将压缩机(10)与第一热交换器(20)以及第二热交换器(30)之间关闭并且通过第一通路(F1)使第一热交换器(20)与第二热交换器(30)之间连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的冷冻循环装置以及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四通阀。
背景技术
目前,包括四通阀且通过四通阀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冷冻循环装置已实用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2397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通过旋转式四通切换阀(四通阀)对冷冻循环装置即空调装置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调装置中,通过四通阀进行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换,从而对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进行切换。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虽然专利文献1中没有提及,但是,在实际的产品中,为了积存制冷剂,空调装置包括储罐或起到储罐的功能的储瓶等容器。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当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切换时,由于大量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压力高的热交换器流入制冷剂压力低的容器,因此,需要增大容器的容量。在未包括对制冷剂进行积存的容器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会发生液体状的制冷剂大量地流动至压缩机的吸入侧这样的问题。
在利用四通阀对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而分开使用多个冷冻循环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存在下述技术问题:在进行四通阀的切换时,如何对大量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压力高的热交换器流动至压力低的容器或压缩机的吸入侧这一情况进行抑制。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第一循环中作为放热器起作用且在第二循环中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第一循环中作为蒸发器起作用且在第二循环中作为放热器起作用;以及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具有第一通路,对第一连接状态、第二连接状态以及第三连接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连接状态下,冷冻循环装置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压缩机而重复第一循环,在第二连接状态下,冷冻循环装置使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压缩机而重复第二循环,在第三连接状态下,冷冻循环装置将压缩机与第一热交换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之间关闭且通过第一通路使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连通。
在第一观点的冷冻循环装置中,由于切换机构在对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进行切换的中途会切换至第三连接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第一通路使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连通。其结果是,在冷冻循环装置中,当进行第一连接状态和第二连接状态的切换时,能够减小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差,从而能够抑制大量的制冷剂从第一热交换器或第二热交换器流动至制冷剂压力低的部位。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当进行切换机构的切换时,大量的制冷剂从制冷剂压力高的热交换器流动至压力低的容器或压缩机的吸入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68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