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导和包括光导的照明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33942.3 | 申请日: | 2020-05-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B·莫斯;M·C·J·M·维森伯格;O·V·弗多温;J·P·M·安塞姆斯;H·J·科尼利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江鹏飞;陈岚 | 
| 地址: | 荷兰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照明设备 | ||
提供了一种用于照明设备(8)的光导(1)。光导(1)包括被配置用于接收光并将所接收的光耦合到光导(1)中的耦入元件(2)。光导(1)被配置成在光导(1)内传送所接收的光。光导(1)包括至少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耦出表面结构(3),它们分布在光导(1)的侧面(4)上、并且凹进光导(1)的侧面(4)或从光导(1)的侧面(4)突出。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3)被配置用于将光耦合出光导(1)。此外,第一组的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3)的几何特征在形状上与第一锥体或锥台(5)一致,并且第二组的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3)的几何特征在形状上与第二锥体或锥台(6)一致。第一锥体或锥台(5)具有(i)不同于第二锥体或锥台(6)的高度(h2)的高度(h1)和(ii)不同于第二锥体或锥台(6)的基底直径(bd2)的基底直径(bd1)。第一锥体或锥台(5)的高度(h1)与基底直径(bd1)之比在0.4至0.7的范围内。第二锥体或锥台(6)的高度(h2)与基底直径(bd2)之比在0.7至1.4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导,该光导包括至少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耦出表面结构,其被配置用于将光耦合出光导。
背景技术
光导在不同应用中(诸如在办公室环境中)的悬挂式照明设备和灯具中的使用是已知的。从诸如基于发光二极管(LED)的灯的光源发射的光可以被耦入到光导中。光导中的光可以例如在向上的方向上(例如,朝着房间的天花板)和向下的方向上(例如,朝着房间的地板)被耦出。因此,可以减少或者甚至消除对用于实现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上的光的多个照明设备或灯具的需要。不同方向上的光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向上定向的光的目的可以是提供较大空间(例如,房间)的一般照明,而向下定向的光的目的可以是照亮照明设备或灯具下方的较小空间,诸如桌子或工作空间。为此,可以在光导的下方且距光导一定距离处设置光学部件,以将光准直成具有期望或要求的光特性的光束。
一种构思包括布置在一般板形的光导的相对边缘上的LED,以将光耦入到光导中。反射器设置在光导的顶表面附近,并且光学箔设置在距光导的底表面一定距离处,以准直从光导耦出的光。
根据或类似于上述构思的解决方案通常能够产生具有期望或要求的光特性的向上定向的光束和向下定向的光束。然而,光学箔可能相对昂贵,并且可能增加制造照明设备或灯具的工艺的复杂性,并且还可能增加照明设备或灯具的体积。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讨论,本发明的一个关注点是提供一种光导,该光导可以用于例如照明设备中,并且可以促进或允许照明设备能够发射具有期望或要求的光特性的向上定向的光束和向下定向的光束,而较少或者甚至不需要在照明设备中提供附加的部件(诸如用于准直从光导耦出的光的光学箔)。
为了解决这个关注点和其他关注点中的至少一个,提供了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光导和灯、灯具或照明系统。优选实施例由从属权利要求限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照明设备的光导。该光导包括被配置用于接收光并将所接收的光耦合到光导中的耦入元件。该光导被配置成在光导内传送所接收的光。该光导包括至少第一组和第二组锥形耦出表面结构,它们分布在光导的侧面上、并且凹进光导的侧面或者从光导的侧面突出。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被配置用于将光(例如,照射在其上的光)耦合出光导。第一组的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的几何特征在形状上与第一锥体或锥台一致,并且第二组的每个锥形耦出表面结构的几何特征在形状上与第二锥体或锥台一致。第一锥体或锥台的高度不同于第二锥体或锥台的高度。第一锥体或锥台的基底直径不同于第二锥体或锥台的基底直径。第一锥体或锥台的高度与基底直径之比在0.4至0.7的范围内。第二锥体或锥台的高度与基底直径之比在0.7至1.4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昕诺飞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33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