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汇流条在审
申请号: | 202080003233.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熙国;罗伯特·梅利曼;杰维塔·西达尔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H85/06 | 分类号: | H01H85/06;H01H85/11;H01M50/507;H01M50/209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伟;高伟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汇流 | ||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端子汇流条包括:一个第一汇流条部分,该第一汇流条部分具有一个联接板;一个第二汇流条部分,该第二汇流条部分具有一个顶板部分;以及一个可熔构件,该可熔构件联接到联接板、顶板部分以及联接板和顶板部分之间的部分。可熔构件中具有一个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中具有一个凹槽或一个开口部。端子汇流条还包括一个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该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包覆可熔构件的第一部分和凹槽或开口部。在可熔构件上方和下方的所述一个包覆成型热塑性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一个可熔构件的厚度,以防止二次电弧。
背景技术
本文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需要改进的端子汇流条。如果端子汇流条以延长的时间间隔从电池模块传导过量电流,则电池模块可能受损。此外,端子汇流条的一部分可能熔化,并从端子汇流条的其余部分移出到空气中。更进一步,本文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当端子汇流条的一部分熔化时,端子汇流条的熔化部分与端子汇流条的其余部分之间可能发生二次电弧。
本文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有利的是具有这样一种端子汇流条,该端子汇流条通过转换为断电状态而在延长的时间段内保护电池模块免受过量电流状况的影响,并防止端子汇流条的熔化部分在过量电流状况期间从端子汇流条移出到空气中,并防止端子汇流条的熔化部分与端子汇流条的其余部分之间的二次电弧。
发明内容
提供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端子汇流条。端子汇流条包括具有联接板的第一汇流条部分。端子汇流条还包括第二汇流条部分,该第二汇流条部分具有顶板部分以及联接到顶板部分并从顶板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部分和第二侧板部分。端子汇流条还包括可熔构件,该可熔构件联接到第一汇流条部分的联接板和第二汇流条部分的顶板部分,且位于第一汇流条部分的联接板与第二汇流条部分的顶板部分之间并且能够导电。可熔构件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和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延伸穿过其中的凹槽或孔口。端子汇流条还包括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该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包封可熔构件的第一部分和凹槽或孔口。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具有布置在可熔构件的顶表面上的第一热塑性部分和布置在可熔构件的底表面上的第二热塑性部分。第一热塑性部分的沿轴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可熔构件的沿轴线的厚度。该轴线延伸穿过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和可熔构件,并且垂直于可熔构件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第二热塑性部分的沿轴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可熔构件的沿轴线的厚度。
提供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端子汇流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第一汇流条部分和第二汇流条部分以及可熔构件。可熔构件与第一汇流条部分和第二汇流条部分一体地形成并联接到第一汇流条部分和第二汇流条部分。可熔构件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和第一部分,在该第一部分中设置有凹槽或孔口。该方法还包括将热塑性层包覆成型在可熔构件的第一部分上,使得热塑性层包封第一部分和凹槽或孔口。热塑性层具有布置在可熔构件的顶表面上的第一热塑性部分和布置在可熔构件的底表面上的第二热塑性部分。第一热塑性部分的沿轴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可熔构件的沿轴线的厚度。该轴线延伸穿过热塑性层和可熔构件,并且垂直于可熔构件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第二热塑性部分的沿轴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可熔构件沿轴线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电池模块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在图1的电池模块中使用的电池单体互连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电池模块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图4的电池单体互连组件中使用的端子汇流条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端子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8是图6的端子汇流条的侧视图;
图9是图6的端子汇流条的仰视图;
图10是在端子汇流条上布置包覆成型的热塑性层之前的、图6的端子汇流条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3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