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80000616.2 | 申请日: | 2020-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朴平烈;金琪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德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1D8/06 | 分类号: | C21D8/06;C21D9/5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辛雪花;周艳玲 |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优异 直线 品质 钢丝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特征在于,包括线缆,其在经过拉伸步骤后经过在受到张力的状态下被加热的加热步骤,并且经过冷却步骤,在使用所述线缆在一定期间缠绕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线缆的直径的缠绕单元后测量形成为400mm的所述线缆的直线性时,所述线缆的直线性为30mm以下。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制造方法包括线缆准备步骤、加热步骤、冷却步骤和直线性测量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涉及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通过在一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加热钢丝来促使钢丝的应变时效来提高在时效后的直线品质。
背景技术
通常,钢丝使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例如,使用于轮胎或工业用带等。对使用于如上所述的各种用途的钢丝需要具有各种品质特性,尤其是在使用钢丝作为轮胎加固用材料时需要钢丝的直线性。
使用于工业领域的钢丝不是在制造后立刻使用的,而是用钢丝缠绕具有一定内径的线轴来保存,过几个月以后才使用。然而,通过缠绕线轴的方法保存并使用钢丝时,可能发生不能够保持钢丝的直线性的问题。
若不能够保持钢丝的直线性,有可能发生不能在需要直线性的工业领域使用钢丝的问题。具体地,当使用钢丝作为轮胎加固用材料时,若直线性不好,对制造轮胎时的作业工序有影响,且引起皱曲和尖端上升(tip rising)现象,可能在轮胎制造商进行压延和剪裁工序时发生问题。此外,当不能保持钢丝的直线性时,在需要钢丝的直线性的各种领域中在钢丝使用上发生问题。
钢丝的直线性变化的原因如下。钢丝采用碳素钢作为材料,在碳素钢内存在作为浸渍固体溶解原子的C和N,C和N随着时间的经过扩散并移动到邻接的电位且被胶着。因此,制造钢丝并缠绕具有一定内径的线轴时,由于C和N原子的扩散和胶着,导致在直线性上发生变化,且直线性降低。
由于上述的问题,现有的钢丝不能提供具有优异的直线性的钢丝。换句话说,现有的钢丝的问题在于,即使在原始制作时期具有优异的直线特性,当缠绕具有一定内径的线轴后经过长时间时,在弹性区间内的应力下由于应变时效发生直线特性的变化,从而难以满足直线性品质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通过以一定温度以上的温度在短暂的时间内加热钢丝来促使钢丝的应变时效而能够改善时效后的直线品质。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特征在于包括线缆,其在经过拉伸步骤后,经过在受到张力的状态下被加热的加热步骤,并且经过冷却步骤,其中,当用所述线缆在一定期间缠绕形成为直径大于线缆的直径的缠绕单元后测量形成为400mm的所述线缆的直线性时,所述线缆的直线性为30mm以下。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在所述加热步骤中的加热温度可以是80度至220度。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所述线缆的在所述加热步骤中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满足以下的式(A),在所述加热步骤中的加热温度可以等于或高于80度。式(A):T+15.67In(t)≥300(在式(A)中,T为所述加热温度的绝对温度(K),t为所述加热时间(s))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的在所述加热步骤中的加热时间可以是0.02至10(s),在所述加热步骤中施加到所述线缆的张力可能是撕破强力的1%至50%。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具有优异的直线品质的钢丝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经过拉伸的线缆的线缆准备步骤;在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加热所述线缆的加热步骤;冷却所述线缆的冷却步骤;在用所述线缆在一定期间缠绕被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线缆的直径的缠绕单元后测量所述线缆的直线性的直线性测量步骤,其中,当在所述直线性测量步骤测量形成为400mm的所述线缆的直线性时,所述线缆的直线性可以为30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德产业株式会社,未经弘德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80000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