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换辊车的进给驱动组件及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347035.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傅如学;沈雷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2;B24B47/20;B23P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程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85 | 代理人: | 曹康华 |
地址: | 3132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换辊车 进给 驱动 组件 行走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换辊车的进给驱动组件及行走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沿安装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均具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轮壁,且第一驱动轮的轮壁与第二驱动轮的轮壁正对;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轮同步转动。通过设置有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当第二驱动轮离开由载有破磷辊换辊车的底座时,第一驱动轮已经进入安装有破磷辊除锈单元的机架,破磷辊换辊车在进给过程中不会出现卡顿甚至无法持续进给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锈机破鳞辊更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换辊车的进给驱动组件及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钢丝在被生产出来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会导致钢丝表面生锈,影响实际使用,因而在对生锈钢丝进行使用前需要对钢丝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目前钢丝表面除锈的方法一般为酸洗除锈法。其原理是利用酸洗液中的酸与金属氧化物进行化学反应,使金属氧化物溶解,而除去钢材表面的锈蚀和污物。但钢丝在酸洗除锈后一定要大量清水清洗并钝化处理,它所形成的大量废水、废酸、酸雾造成环境污染。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金属表面过蚀,形成麻点。
现采用破鳞辊的转动磨刷作用将带钢丝上的氧化铁皮剥落或者剥松,以达到除锈效果,这种破鳞辊沿周向形成有尼龙或金刚石材料的磨刷棍,在使用中磨刷棍会有逐渐磨损,因此,需要换辊操作,此前需要人工辅助,十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为了实现破鳞辊的自动更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破鳞辊换辊作业车对破鳞辊进行替换,但是承载有破鳞辊的座体与安装有破鳞辊的机架对接时,为了避免发生碰撞,其承载有破鳞辊换辊作业车的座体与安装有破鳞辊的机架之间通常留有一定的间隔,破鳞辊换辊作业车在进给过程中就会出现卡顿甚至无法持续进给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破鳞辊换辊作业车可以顺畅地由载有破鳞辊换辊作业车的座体移动至安装有破鳞辊的机架的进给驱动组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换辊车的进给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转动设置有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沿安装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均具有沿自身周向设置的轮壁,且第一驱动轮的轮壁与第二驱动轮的轮壁正对;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轮同步转动。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同步带,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上同轴心设置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轮上同轴心设置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通过所述同步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转动,使得第二驱动轮同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347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防止二次利用的防伪标识安装结构
- 下一篇:光学元件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