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215240.3 | 申请日: | 202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62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王磊;朱陈;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安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陈斌 |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厢式车 气密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和厢内组件,所述机体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机体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底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收束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调节球阀和泄气调节球阀,改进检测方式,该种装置的成本大大降低,操作更为方便,方便检查出方舱泄露点,同时性能优越,可检测出方舱气密性能,其中鼓风机吹动空气,通过收束管加速收拢,然后气体通过进气调节球阀调节,进入特制硬管,同时泄气调节球阀调节气体流通封闭空隙,实现压力表压力恒定,其中压力表一端外壁连接于车厢内,另一端连接于外部空气,能够检测两端气压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气密性设备,简易的只针对一种压差,不能降压使用;复杂的价格昂贵,只适宜专业检测机构,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应用于气密性方舱、厢式车的整改、检测。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73662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真空罐和抽气管,底座内固定设有真空泵,底座一侧设有显示面板另一侧设有与真空泵固定连接的抽气管。真空罐设于底座中间位置,真空罐为球形真空罐,真空罐一侧设有可供抽气管插入的抽气孔,真空罐内设有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抽气管一端连接真空泵另一端连接真空罐,抽气管中间位置设有水汽过滤阀。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针对车厢的气密性检测需要平衡厢内大量体积的气体,因此需要改进检测装置应用于气密性方舱、厢式车的整改、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体和厢内组件,所述机体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机体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组件,底板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收束管,收束管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进气调节球阀,进气调节球阀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特制硬管,特制硬管为U形结构,特制硬管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泄气调节球阀,泄气调节球阀一端出口设置有消声器,特制硬管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软管,进气调节球阀和泄气调节球阀的扳手外壁均设置有防滑凸起,空气流量计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于底板顶部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厢内组件包括三叉管和握把,三叉管一端进口连接于软管一端外壁,握把一侧外壁固定连接于三叉管一侧外壁,握把外设置有防护套,握把另一端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握把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前柱,前柱外壁固定连接有内套,内套外壁设置有胶垫,前柱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插头,插头一端外壁设置有圆角,插头外壁设置有六个圆周排列的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头中心内壁固定连接有探杆,三叉管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压力表,探杆一端外壁固定连接于压力表一端外壁,且两者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板外径为胶垫外径的四分之五,胶垫的截面形状为扇形,且弯曲方向朝向三叉管,三叉管、握把和插头内壁贯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车梁一和车梁二,车梁一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机体底部外壁,机体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方向盘,车梁二顶部外壁固定连接于方向盘底部外壁,车梁一两侧内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车轮一,车梁二两侧内壁通过轴转动连接有车轮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信号交互模块以及遥控指令模块,方向盘、车梁一和车梁二均与机体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舱、厢式车气密性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安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安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5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