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213710.2 | 申请日: | 202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0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凡逸;王艺飞;杜文宇;孙婉佩;蔡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宇波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气浮转鼓微滤式藻 水分 系统 | ||
1.一种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包括容置待分离的藻水混合物的分离箱体、及置于分离箱体内部将藻水混合物固液分离的分离装置,所述分离箱体顶部敞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气浮机构、藻水分离机构及置于两者之间将分离箱体内部分隔成左气浮腔、右分离腔的导流隔板,其中,
所述气浮机构包括设于左气浮腔侧壁上的分离进水口、置于分离箱体外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管道连接且置于分离进水口下方左气浮腔内的微纳米气泡释放器;
所述藻水分离机构包括固定悬置于右分离腔上部且与导流隔板平行的转鼓式微滤部件、设于与转鼓式微滤部件平行的右分离腔侧壁顶部的分离出藻口、设于分离出藻口处的刮藻部件、置于转鼓式微滤部件下方且与右分离腔底部平行但不接触的抽拉式滤网及设于抽拉式滤网下方右分离腔侧壁上的分离出水口,及其中,
所述转鼓式微滤部件与导流隔板上边沿、刮藻部件均相近但不相抵,
待分离的藻水混合物从分离进水口进入左气浮腔内,在由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经微纳米气泡释放器释放的微纳米气泡上升浮力作用下及经所述导流隔板导流进入右分离腔涌到转鼓式微滤部件上,在转鼓式微滤部件转动过滤下藻类、水分分离,藻类经刮藻部件刮挡滑出分离箱体外,水分经过分离出水口排出分离箱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式微滤部件包括转鼓内撑架、包裹于转鼓内撑架外的转鼓滤网、带动转鼓内撑架转动的转轴及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转轴置于分离箱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且与导流隔板平行;转鼓滤网孔径为100~1250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释放器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软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隔板高度低于分离箱体侧壁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导流隔板上边沿高度低于转轴轴线高度,高度差不大于转鼓滤网内径;导流隔板上边沿到转鼓滤网左侧的水平距离大于零且小于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式滤网通过设于右分离腔侧壁上的抽拉口取出或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藻部件包括设于分离出藻口处与所述转鼓滤网的转动方向相对设置的刮板、与所述刮板末端相连且向斜右下方延伸的导向斜板;刮板上边沿线与转轴轴线平行且其高度低于转轴轴线高度,高度差不大于转鼓滤网内径;刮板上边沿线长度不大于转鼓滤网长度;刮板上边沿线到转鼓滤网右侧的水平距离大于零且小于5cm;所述转鼓滤网顺时针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所述导向斜板前后两侧均设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与水平面夹角45°~90°;所述导向斜板与水平面夹角45°~90°。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8或9所述的微纳米气浮转鼓微滤式藻水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系统还包括螺旋挤压脱水机,其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的螺旋挤压脱水机进藻口、螺旋挤压脱水机出水口及螺旋挤压脱水机出藻口;螺旋挤压脱水机进藻口与导向斜板末端相连,螺旋挤压脱水机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分离出水口相通,螺旋挤压脱水机出藻口与集藻箱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2137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圈及半导体真空设备
- 下一篇:一种手机显示屏加工用防刮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