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桩便携式安装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89947.1 | 申请日: | 2020-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0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国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安装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桩便携式安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管桩、第二管桩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件和两个连接盘,连接件的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连接盘的表面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连接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吸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结构,将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分别穿过连接盘,使得连接盘中的密封圈套接于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的表面,将螺杆同时插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用固定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拧紧固定螺母,传统的管桩之间通过端板之间的焊接,由于焊接面积小,沉桩时易断裂造成损失,该装置的应用能有的避免上述问题并提高了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便携式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PHC管桩的主要规格为椎600mm~椎1000mm.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PTC管桩的主要规格有椎300mm~椎600mm;1989年~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
传统的管桩之间通过端板之间的焊接,由于焊接面积小,沉桩时易断裂造成损失,且大多管桩连接结构直接暴露于空气之中,易收到空气中水分氧气以及微生物氧化腐蚀断裂,缩短使用寿命,对此需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管桩便携式安装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桩便携式安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管桩、第二管桩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件和两个连接盘,所述连接件的表面两端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盘的表面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盘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吸盘,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部套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第一连接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桩与第二管桩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端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分别套接于密封圈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的表面设置有遮蔽装置,所述遮蔽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
优选的,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表面开设有套接孔,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涂抹有胶水,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远离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连接板之间填充有密封胶,所述上筒体、下筒体和连接板的表面涂喷有一层防腐漆。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桩的一端套接于上筒体内,所述第二管桩套接于下筒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国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国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89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