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43980.0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6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滨;邢美楠;李艳英;柴曼;刘丹;马琳;牟洁;马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19/00 | 分类号: | H04N19/00;H04N7/18;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戴龙泽 |
地址: | 30011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无人 视频 数据传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端设置视频摄录稳定机构,摄录稳定机构由侧柱、横杆、框板、连接柱、轴盘和摄像机组成,侧柱并行安装于船体上,横杆安装于侧柱之间,框板位于横杆的下端,连接柱设于横杆与框板之间,连接柱的一端与横杆连接。本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摄像机在船体航行中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可清楚摄录河道周边水域、环境,摄录的影像数据经由编码预处理、数据深处理、解码预处理后,通过天线远距离传输至终端,使研究人员可实得到影像数据,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研究成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船视频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水陆两栖无人船在搭载摄像机等摄录设备后,可用于狭窄河道、船只无法进入的地方,以便采集河道周边水域、环境影像,从而更好的为科学探索、河道改建提供必要的影像研究。由于水陆两栖无人船在航行中,安装的摄像机会晃动的厉害,因而无法对河道周边水域、环境进行稳定摄录,而且摄录的影像数据得船返回后才能收去,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得到影像数据,长时间下,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研究的结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摄像机在船体航行中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可清楚摄录河道周边水域、环境,摄录的影像数据经由编码预处理、数据深处理、解码预处理后,通过天线远距离传输至终端,使研究人员可实得到影像数据,进而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研究成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端设置视频摄录稳定机构,摄录稳定机构由侧柱、横杆、框板、连接柱、轴盘和摄像机组成,侧柱并行安装于船体上,横杆安装于侧柱之间,框板位于横杆的下端,连接柱设于横杆与框板之间,连接柱的一端与横杆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通过轴件与框板活动连接,轴盘安装于框板另一端的板底,摄像机安装于框板另一端的板面;所述船体的另一端设置视频数据传输机构,视频数据传输机构由机盒、视频编码器、微处理器、视频解码器、电池、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天线组成,机盒安装于船体上,视频编码器、微处理器、视频解码器与电池安装于机盒内,电池的正极端连接第一电源线的一端,电池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源线的一端,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的另一端连接视频编码器、微处理器与视频解码器,天线安装于机盒外,天线通过线路与视频解码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件由T型板座、L型套管、中轴和转轮组成,T型板座的竖板端开设板槽,框板的一端嵌入板槽内,并通过螺丝固定,T型板座的横板端开设轴孔,中轴的一端插装于轴孔内,L型套管的一端套装于中轴的另一端,并与T型板座的横板端相接,L型套管的另一端套装于连接柱上,转轮嵌入L型套管的一端内,并转动安装于中轴上,转轮的轮面与L型套管的管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摄像机的输出端连接数据线,数据线的一端伸入机盒内,并与视频编码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视频编码器通过线路与微处理器通信连接,微处理器通过线路与视频解码器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轴盘通过内置电机驱动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在船体的航行过程中,通过摄像机摄录河道周边水域、环境,在船体遇浪晃动时,侧柱、横杆与连接柱构成的支架体系会随船体晃动而摇摆,此时通过轴盘内置电机驱动其旋转,从而使轴盘的旋转轴所指方向不受外力影响,使摄像机在船体航行中保持稳定。
本水陆两栖无人船视频数据传输装置,摄像机摄录的视频数据经数据线传输至视频编码器内,通过视频编码器对影像数据信号预处理,再由微处理器与视频解码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对预处理的影像数据信号深处理后,再通过天线远距离传输至终端,使研究人员可实得到影像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研究成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439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RJ45跳线
- 下一篇: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