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6436.3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8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龙吉生;刘露;冯淋淋;孙中涛;劳云枫;毛梦梅;王飞;张毅扬;阮大年;赵光锐;傅立珩;葛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明州环境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40;B01D53/56;B01D53/50;B01D53/68;B01D50/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徐伟奇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烟气 深度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属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炉内喷钙进行预脱酸降低HCl、SO2浓度,SNCR炉内脱硝降低NOx浓度,再经过静电除尘器预除尘后,粉尘及SO2浓度较低的250~270℃烟气进入SCR反应器脱硝,减少催化剂的磨损及化学中毒,且避免了300~500℃二噁英重新合成的温度区间。本实用新型的烟气深度处理方法,在达到超净排放的同时减少饱和蒸汽的消耗、增加省煤器换热量,提高全厂热效率~5%,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尤其是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迅速发展,垃圾焚烧正在逐渐发展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流方式。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的烟气含有污染物,主要包括HCl、SOx、NOx、重金属、二噁英、颗粒物等,因而需要经过净化处理装置后排放。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烟气排放的标准也日益提高,超净排放的烟气净化工艺应用逐渐增加。
常规的超净排放烟气净化工艺通常采用SNCR+SCR脱硝工艺,SCR催化剂通常采用波纹板式或蜂窝式,遇到高含尘量烟气时易发生堵塞,因此通常设置在袋式除尘器后,袋式除尘后烟气温度较低,SCR催化剂在低温下易与硫氧化物形成硫酸氢氨,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失活。因此,通过需采用饱和蒸汽将烟气升温后再进入反应器进行催化脱硝反应,热能损失大,经济成本高。
常规超净排放烟气净化工艺通常采用半干法+湿法脱酸工艺,极大程度降低HCl、SO2的浓度,为了延长SCR催化剂的寿命,国内项目中逐步采用了SCR反应器设置在湿法洗涤系统后的工艺。为了满足湿法系统以及SCR系统各自的反应温度区间要求,需在系统之间设置两台烟气-烟气换热器进行传热,减少直接喷水降温、蒸汽升温造成的热损失。但烟气-烟气换热器阻力大,从而导致引风机的能耗大大增加,降低了整体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方法,采用炉内喷钙进行预脱酸并采用静电除尘进行预除尘后的250~270℃烟气进入中温SCR脱硝,采用板式催化剂降低系统阻力、提高粉尘通过性,同时减少常规SCR前升温段的蒸汽消耗,提高全厂热效率。后端经省煤器换热后的烟气采用干法+湿法脱酸,减少半干法脱酸温降导致的热损失,在达到超净排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炉内喷钙预脱酸设备:碳酸钙储存仓、碳酸钙喷射装置;脱硝设备:SNCR喷射装置、SCR反应器、氨水储存罐、氨水蒸发混合器、烟气回流风机;除尘设备:静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干法脱酸设备:碳酸氢钠储存仓、碳酸氢钠喷射装置;湿法脱酸设备:湿法洗涤塔、氢氧化钠储存罐;余热利用及换热设备:低温省煤器、烟气-烟气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向垃圾焚烧炉内喷入碳酸钙粉末进行预脱酸,同时喷入氨水溶液进行SNCR脱硝反应,烟气经过锅炉进行热量利用后的270℃左右烟气进入静电除尘器进行预除尘,预除尘后烟气进入SCR反应器进行催化脱硝反应。脱硝后较为洁净的烟气进入低温省煤器进行换热降温至150℃左右后进入袋式除尘器。在袋式除尘器前烟道中,喷入碳酸氢钠粉末,利用碳酸氢钠粉末在此温度区间中的高效脱酸能力进一步去除SO2、HCl,同时喷入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属及二噁英。袋式除尘后烟气一部分经过烟气回流风机回流至焚烧炉内形成局部低氧燃烧区域、降低NOx产生量,大部分烟气进入烟气-烟气换热器降温至90℃左右进入湿法洗涤塔脱酸,脱酸后低温烟气进入烟气-烟气换热器升温至120℃左右经烟囱排放进入大气。
一种垃圾焚烧烟气深度处理方法,其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明州环境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明州环境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64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上油田钢丝作业防喷系统简易吊机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