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2023104721.7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1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志勇;李会义;董洋;黎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沃顿印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13/04 | 分类号: | G09F13/04;G09F13/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立体 发光 logo 产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透明片材层、第一粘结层、第二透明片材层、第二粘结层和发光组件;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遮光层和下表面设置有电镀层;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显色层和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的下表面设置具有镂空LOGO图文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与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之间通过所述粘结层粘合在一起,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粘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的立体效果好、金属感强、色彩丰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OGO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刷技术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换代。产品的整体价值中,印刷包装的占比越来越大,人们对视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精致、吸引眼球的包装会给产品带来更多附加值。
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平面LOGO制作的效果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而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立体、透明、发光效果的LOGO主要通过注塑成型,前期开发及量产制作的模具成本高,生产制作效率慢,同时存在遮挡性差,无金属质感等不足。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立体效果好、能发光的立体LOGO产品,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LOGO产品,通过使用该产品,会降低生产产品,提高产品的立体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立体的发光 LOGO产品,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透明片材层、第一粘结层、第二透明片材层、第二粘结层和发光组件;
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电镀层;
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显色层,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显色层,所述第二显色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上设置有镂空LOGO图文;
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下表面的所述电镀层与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上表面的所述第一显色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粘合在一起;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LED阵列灯层、设置在所述LED阵列灯层上的扩散膜层和连通LED阵列灯层的供电线组;
所述发光组件的所述扩散膜层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下表面的所述第二遮光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粘合在一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装潢层,所述装潢层的厚度为5-8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镀层的厚度为1微米,所述电镀层的透过率为 35%,所述电镀层的材质为铬、铝、镍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的材质为透明PC、PMMA、PET中的一种,所述第一透明片材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片材层的厚度为0.1毫米~1.0毫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显色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均为UV透明油墨层,油墨层厚度为1微米~3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均为不透明黑色油墨层,油墨层厚度为3微米~5微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粘结层为OCA光学胶,所述第二粘结层为透明双面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组件未通电时,所述镂空LOGO图文的颜色由所述第一显色层和所述第二显色层的颜色共同决定,所述发光组件通电后,所述镂空LOGO图文的颜色由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色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沃顿印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沃顿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4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