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94152.1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2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春龙;陈康;苏奕翔;何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N3/10;G01N3/22;G01N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邹丹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涉及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用以便捷地控制对试验机匣施加的载荷。该装置包括支撑柱、第一转接机匣以及第二转接机匣。支撑柱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且支撑柱的第二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支撑柱的第一连接端的径向尺寸。第一转接机匣和第二转接机匣都围在支撑柱外侧。第一转接机匣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端密封连接,且其第二端被构造为与试验机匣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接机匣的第一端被构造为与试验机匣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其第二端与支撑柱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其中,支撑柱的外壁、第一转接机匣的内壁、第二转接机匣的内壁以及与试验机匣的内壁共同形成油腔。油腔两端的内径尺寸不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承压机匣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上重要的静承压件及限寿件,在发动机适航取证时,需要经过严格的试验验证其满足适航条款要求。相关适航条款为CCAR33.64条“发动机静承压件”和CCAR33.70“发动机限寿件”,这些条款均明确指出在承压机匣开展试验时,除了压力载荷外同时还应考虑其它不可忽略的载荷,包括扭矩、轴向力等。
对于内压载荷,目前行业内均通过加压设备实现加载。对于轴向力,可通过作动器直接施加,也可通过内压进行转换,通过设计连接环以实现轴向力的加载。对于扭矩载荷,都是通过外连作动器实现扭矩加载,该类外载可以是直线作动器配合一定的力臂来实现,也可以直接选用扭矩作动器实现。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1)扭矩和轴向力分别通过作动器施加,为了解除载荷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干涉,需要设计单独的解耦机构,导致加载装置过于复杂;2)通过控制器实现多种载荷的同步加载,并不能够实现多种载荷完全协调同步加载,尤其是不能实现机械载荷和内压载荷的完全协调同步加载,控制难度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用以便捷地控制对试验机匣施加的载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包括:
支撑柱,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且所述支撑柱的第二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柱的第一连接端的径向尺寸;
第一转接机匣,围在所述支撑柱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转接机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密封连接,且第二端被构造为与试验机匣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转接机匣,围在所述支撑柱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转接机匣的第一端被构造为与试验机匣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柱的外壁、所述第一转接机匣的内壁、所述第二转接机匣的内壁以及所述与试验机匣的内壁共同形成油腔;所述油腔位于第一转接机匣的第一端的内径尺寸大于所述油腔位于第二转接机匣的第二端的内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还包括:
第一臂,布置于所述支撑柱的第一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转接机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臂固定连接;
第二臂,与所述支撑柱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以及
油缸,所述油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其中另一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进油口,以向所述油腔内注入油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还包括:
连接环,沿着所述第一转接机匣的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一转接机匣之间,且所述第一臂、所述连接环和所述第一转接机匣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匣强度试验加载装置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4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