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69178.0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3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生;汪妍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张建斌 |
地址: | 20023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液体 蛋白质 含量 测定 荧光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光强检测模块、激发光源、样品池、搅拌组件、主控模块、荧光剂进料箱、样品进料箱和蓄电池组,所述样品池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顶部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荧光剂进料箱内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样品进料箱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固接有显示屏、控制器和USB充电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试结果稳定以及便于移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牛奶重要质量标准,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吸光光度法、浊度法、荧光光度法,以及新发展起来的共振瑞利散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目前检测奶粉中蛋白质的国际通行方法是凯氏定氮法,这种方法检测蛋白质含量时,是先测总氮含量,再根据总氮含量推算蛋白质含量。然而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人为添加化学物质轻易地改变检测结果,也因此国内屡次发生牛奶制品的重大安全事故。同时,该方法亦存在检测步骤繁琐、所需测定时间长、需要配备专门的仪器设备,难以实现在牛奶的收集、运输、加工、销售等流通环节对其蛋白质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其他的测定方法,亦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设备价格高昂等缺点,不适合对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进行现场快速、高效检测。
为此,提出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试结果稳定以及便于移动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荧光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的底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移动支架上设置有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包括箱体和箱盖,所述箱体和箱盖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光强检测模块、激发光源、样品池、搅拌组件、主控模块、荧光剂进料箱、样品进料箱和蓄电池组,所述样品池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样品池可拆卸连接于箱体的内部底面,所述样品池的侧壁下方设有排料管,且排料管的输出端贯穿箱体设置,所述样品池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顶部设有转动电机,所述搅拌组件的顶部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封盖上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封盖的上方设置荧光剂进料箱和样品进料箱,所述荧光剂进料箱和样品进料箱分别与箱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荧光剂进料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荧光剂进料口和荧光剂出料管,所述荧光剂出料管的输出端插入第一进料口内部,所述样品进料箱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样品进料口和样品出料管,所述样品出料管的输出端插入第二进料口内部,所述荧光剂进料箱内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样品进料箱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样品池的外侧壁对称固接激发光源和光强检测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和蓄电池组固接于箱体的内部底面,所述箱体的外侧壁固接有显示屏、控制器和USB充电口,所述荧光剂出料管、样品出料管和排料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光强检测模块、激发光源、主控模块、蓄电池组、电磁阀、转动电机、显示屏、重量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相连,所述USB充电口与蓄电池组电相连。
具体的,所述激发光源为连续激发光源或脉冲激发光源,所述的激发光源,所述激发光源的波长为260~600nm。
具体的,所述激发光源的外侧设有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颜色为黑色。
具体的,所述箱体顶部周缘与箱盖底部周缘之间通过拉链连接,所述拉链包括有拉链条和拉链头,所述拉链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箱体顶部周缘与箱盖底部周缘固接,所述拉链头连接在拉链条上。
具体的,所述箱体的内部底面设有第一插槽,所述样品池的底部设有与第一插槽相匹配的第一插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莹(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91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电路板弯折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RNA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