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空心结构型材的挤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96995.0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26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国占昌;刘健;王旭;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锐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王艳华 |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滨海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心结 构型 挤压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对称空心结构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固定的上模、中模和下模,上模上端设有四个第一分流孔,中模中心设有用于上模芯插入的插孔,中模上围绕插孔周围均布设有八个第二分流孔,中模朝向下模的方向固定有三个中模芯和一个假模芯,下模内开有模孔,在模孔的四周形成有焊合室,中模芯和假模芯插入到模孔内,中模芯、假模芯与模孔之间的间隙形成工作带。本实用新型对传统模具的设计方法作了完善,增加了一个假模芯增大了摩擦面,中模左右两边形成相对对称的状态,达到了供料平衡的目的,并对可能产生的变形作了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型材挤压领域,具体是一种非对称空心结构型材的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挤压模具的设计,一般都将型材端面的质心作为挤压模具的中心,然而无论是平模或是空心模,所对应的型材很多都是非对称结构的,这对模具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于上下左右均对称的型材端面,在设计模具时只需将其质心与模具中心重合即可,而对于非对称的型材,在设计模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首先要选用模具合适的外形尺寸,选用过大的模具会对造成模具钢原料的浪费,过小的模具可能会强度不够,且不能设计出足够大的分流孔。然后要考虑模具在挤压过程中金属流动的平衡性与稳定性,若是拘泥于选取质心为中心同时沿用传统的模具设计思路,对空心模来说,很有可能造成挤出型材壁厚不均,挤压过程中模具分流桥受力不均,导致模具寿命大幅缩短,甚至有在挤压过程中模具直接断裂报废的风险。因此在非对称型材的模具设计上有着比较大的难度,铝料通过模孔时,截面上质点的流速各不相同,流速相差越大,型材发生畸变的程度越严重,为了平衡流速,使铝料通过模具时对模具造成的压力分布均匀,所以要在设计上有所突破,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非对称型材在模具设计以及挤压成型技术上的难点提供一种便于加工、成品率高、区别于传统设计方式的挤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对称空心结构型材的挤压模具,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可拆卸固定的上模、中模和下模,上模上端设有四个第一分流孔,呈2*2矩阵排列,四个第一分流孔之间形成十字形分流桥,十字形分流桥的中心处朝向中模方向固定有上模芯,中模中心设有用于上模芯插入的插孔,中模上围绕插孔周围均布设有八个第二分流孔,八个第二分流孔之间形成米字形分流桥,每两个第二分流孔正对一个第一分流孔的下方,中模朝向下模的方向固定有三个中模芯和一个假模芯,下模内开有模孔,在模孔的四周形成有焊合室,中模芯和假模芯插入到模孔内,中模芯、假模芯与模孔之间的间隙形成工作带,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模孔均相通;
中模芯包括两个大模芯和一个小模芯,小模芯位于两个大模芯之间,假模芯位于与小模芯相对的位置,假模芯和小模芯位于插孔的两边,假模芯的高度小于中模芯的高度。
进一步,每个第一分流孔的内壁均呈斜坡状,第一分流孔的出料侧的面积大于第一分流孔的进料侧的面积。
进一步,上模、中模与下模之间通过销钉及螺柱连接。
进一步,模孔的下部侧壁沿着外圈整体向外偏移形成两次空刀。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对称空心结构型材的挤压模具具有以下优势:为了解决传统模具在非对称型材设计上存在着不足而产生的型材挤出有尺寸误差的问题,对传统模具的设计方法作了完善,增加了一个假模芯增大了摩擦面,中模左右两边形成相对对称的状态,达到了供料平衡的目的,并对可能产生的变形作了预处理。模具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部分的厚度都符合了强度的要求,且总厚度与挤压机相适配,两两通过销钉及螺栓连接,如若模具需要拆分或者修模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锐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锐新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96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检修的化工安全用温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轮机汽封齿调平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