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780111.2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68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瑞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沉淀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远离第一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丝杠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贯穿工作台并与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通过啮合作用带动第二斜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筒转动,转筒通过螺纹作用调节挖泥斗上下移动,可以使挖泥斗在沉淀池不同的深度进行工作,第一电缸可以调节装置的工作高度,适用于各种沉淀池清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沉淀池和垂直沉淀池。沉淀效果决定于沉淀池中水的流速和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为了提高沉淀效果,减少用地面积,多采用蜂窝斜管异向流沉淀池、加速澄清池、脉冲澄清池等。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
现有的沉淀池淤泥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清除,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一些较少的清淤装置在进行清淤时,清淤效果不彻底且机器操作较为复杂,现需要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沉淀池清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杠,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远离第一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丝杠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贯穿工作台并与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安装板贯穿连接有挖杆,所述挖杆位于安装板上方部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中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斜齿轮,所述挖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边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挖泥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工作台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缸,所述第一电缸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电缸设置有四组,所述支撑柱底端固定连接有垫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丝杠远离第一电机一端转动连接于挡板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工作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有两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相互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挖杆贯穿安装板处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转筒贯穿安装板处设置有第二轴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块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缸,所述第二电缸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斗底。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瑞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瑞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80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润土浆料存储箱的拆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硬质合金双片指接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