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晶硅生产用单晶炉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6641.X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9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芮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尔森先进石墨(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00 | 分类号: | C30B15/00;C30B15/14;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孙海燕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硅 生产 用单晶炉 | ||
1.一种单晶硅生产用单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0),所述炉体(10)内设有坩埚组件、加热组件和保温组件,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内部保温筒(21)、外部保温筒(22)和底部保温层(23),所述外部保温筒(22)置于所述炉体(10)的内侧壁且该外部保温筒(22)套设于所述内部保温筒(21),所述底部保温层(23)位于炉体(10)的底盘上,且该底部保温层(23)的四周壁贴合于所述内部保温筒(21),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侧部加热器(31)和底部加热器(32),所述侧部加热器(31)位于坩埚组件与内部保温筒(21)之间,所述底部加热器(32)位于坩埚组件与底部保温层(23)之间,所述侧部加热器(31)和底部加热器(32)通过石墨螺母(34)连接于石墨电极(33);
所述内部保温筒(21)和外部保温筒(22)皆为两端开口、中空的筒状结构,所述内部保温筒(21)为粘胶基碳毡制备的一体烧制成型件,所述外部保温筒(22)为粘胶基碳毡卷曲并通过石墨绳缝制而成的多层筒,所述外部保温筒(22)贴合于所述炉体的内侧壁,所述内部保温筒(21)与外部保温筒(22)之间留有2-4mm的间隙,所述内部保温筒(21)的厚度是外部保温筒(22)厚度的0.3-0.5倍;
所述炉体(10)的底盘与底部保温层(23)之间还设有碳碳板(24),所述底部保温层(23)为石墨毡制备而成的保温层,所述炉体(10)内设有导流筒(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生产用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加热器(31)呈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所述侧部加热器(31)的下端面沿其中心轴线均匀地设有若干个第一电极脚(35),所述第一电极脚(35)沿侧部加热器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而形成且该第一电极脚(35)与侧部加热器呈垂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晶硅生产用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热器(32)呈圆环状结构,该底部加热器(32)的外环边缘沿其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若干第二电极脚(36),安装时,所述石墨螺母(34)依次穿过第二电极脚(36)、第一电极脚(35)与石墨电极(33)而将侧部加热器(31)、底部加热器(32)和石墨电极(3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晶硅生产用单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组件包括石墨坩埚(12)和石英坩埚(11),所述石英坩埚(11)置于所述石墨坩埚(12)的内部用于放置硅料,所述石墨坩埚(12)的底部设有坩埚托盘(13),所述坩埚托盘(13)通过坩埚托杆(14)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尔森先进石墨(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美尔森先进石墨(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664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原料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点胶机构及镜头组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