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光伏发电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1163.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4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胜;江星莹;邱洪章;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之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F24S2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发电 平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面光伏发电平台,包括用于支撑光伏发电组件的支撑浮体,用于连接支撑浮体并拼接成行走走道的走道浮体,所述支撑浮体周侧阵列设有圆弧凹槽,所述支撑浮体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上固定设有X字形固定架。贯穿通孔有利于减轻支撑浮体的重量;所述贯穿通孔上固定设有X字形固定架,X字形固定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个支撑浮体的强度和刚性,以确保整个光伏发电平台能够平稳有效的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有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面光伏发电平台。
背景技术
地球上的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想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要充分开发新能源,来代替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发挥相同的作用。传统的发电是通过燃煤产生的热量来发电,但是,煤炭燃烧的时候产生有毒害的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技术日益成熟,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利用太阳能也更加节能环保,有利于生态平衡。
我们熟知的光伏发电站有集中式、分布式、塔式、屋顶式、农光大棚式等等,可都是一些地面光伏电站,说到底,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有限,可利用程度也终究有限,地球上的河流湖波面积较为广泛,为了让光伏发电更好的造福人类,我们可以把光伏组件安装在水面上。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面光伏发电平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越的水面光伏发电平台,以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面光伏发电平台,包括用于支撑光伏发电组件的支撑浮体,用于连接支撑浮体并拼接成行走走道的走道浮体,所述支撑浮体周侧阵列设有圆弧凹槽,所述支撑浮体设有贯穿通孔;所述贯穿通孔上固定设有X字形固定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浮体四个顶角上均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同一平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浮体上对称设有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孔;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孔上设有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位于支撑浮体前侧的第一支撑元件高度低于第二支撑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走道浮体左右两端设有连接凸块;所述走道浮体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贯穿通孔有利于减轻支撑浮体的重量;所述贯穿通孔上固定设有X字形固定架,X字形固定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个支撑浮体的强度和刚性,以确保整个光伏发电平台能够平稳有效的运行;
2)光伏板倾斜设置在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上方,提高光伏板的采光率,让太阳光直射到光伏板上,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操作使用方便,性能稳定,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浮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走道浮体结构示意图。
标注说明:支撑浮体1;走道浮体2;圆弧凹槽3;贯穿通孔4;X字形固定架6;光伏板5;连接耳11;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孔12;第一支撑元件13;第二支撑元件14;连接凸块21;凹槽22;连接块23。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之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光之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1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表面抛光用抛光机
- 下一篇:一种水下矿物颗粒破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