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扁电缆接头用密封结构、接线盒及高温潜油电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9246.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8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兴革;张义顺;李德元;高洪丰;邵林;李爱秋;王健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24 | 分类号: | H02G15/24 |
代理公司: | 沈阳天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51 | 代理人: | 李荣新 |
地址: | 110027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接头 密封 结构 接线 高温 潜油电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电缆接头用密封结构、接线盒及高温潜油电泵,包括绝缘防护层和设置在所述绝缘防护层外侧的密封防护层,所述绝缘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扁电缆接头处的铜线外侧。该高温潜油电泵供电扁电缆接头的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压敏胶带、亚胺膜、第二亚敏胶带、第一热缩管、第三热缩管、密封胶套和卡箍可有效的提高铜线的密封效果,通过密封胶、密封胶条、壳体、第二密封胶、密封条和紧固件可提高接线盒的密封效果,通过多层密封结构的应用,充分改善了接线耐温、耐压和密封的可靠性,保证高温潜油电泵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大大提高了潜油电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设备高温潜油电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扁电缆接头用密封结构、接线盒及高温潜油电泵。
背景技术
高温潜油电泵机组中包含有高温潜油电机,为潜油电泵系统提供提升的动力,该潜油电机长期放置在油井中,周围被高温的油井产出液所包围,高温潜油电机靠供电扁电缆为之供电,其中有一根较短的扁电缆和电机相连,长度一般在30米以内,一端插入到电机内部,与电机绕组线相连,另一侧则需要在现场和绕在电缆盘上的很长的扁电缆相连,较短的扁电缆与电机内部绕组的连接以及穿越电机壳体的密封可在电机出厂前制作完成,另一根较长的扁电缆的长度由下泵深度决定,从几百米至几千米不等,通常都是盘绕在电缆盘上,由于这根电缆长度大,考虑到运输和下井工艺的困难,这两根供电扁电缆的接头,一般都是在电潜泵下井时,在现场制作。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穿越电机的那根扁电缆长度较短,阻值不大,考虑电机内部空间小,操作困难,因此常选用导线截面积较小的扁电缆,称为小扁电缆,而另一根与之相连的电缆,要一直连接到地面设备,长度达到几百至几千米,为了减少线缆压降,电缆的导线截面要更大一些,称为大扁电缆,但是,在有些工况下,也有一些设备是不区别大、小扁电缆,采用相同导线截面电缆的情况。
由于这两根供电扁电缆的接头部位常年浸没在高温的油井产出液中,长期的高温运行环境导致其很容易损坏,如果该接头密封失效,轻则导致线路短路停泵更换电缆,重新提泵和下泵会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重则导致电机内部短路而被损坏,整个设备被报废,目前,该接头是电潜泵系统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位,约占电潜泵停机事故的50%左右,根据这种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供电扁电缆接头的密封结构和接线盒,来提高接头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潜油电泵供电扁电缆接头的密封结构和接线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扁电缆接头的接头密封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扁电缆接头用密封结构,包括绝缘防护层和设置在所述绝缘防护层外侧的密封防护层,所述绝缘防护层设置在所述扁电缆接头处的铜线外侧。
优选的,所述绝缘防护层包括绝缘层、保护套、冷压头、第一压敏胶带、亚胺膜和第二压敏胶带,所述电机无氧实心铜线的外壁和机组无氧实心铜线的外壁均压合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壁安装有保护套,所述扁电缆接头处安装有冷压头,所述扁电缆接头处从内到外依次至少缠绕有一层第一压敏胶带、亚胺膜和第二压敏胶带。
优选的,所述密封防护层包括所述第一热缩管、第二热缩管、第三热缩管、密封胶套、卡箍,所述第二亚敏胶带的外壁圆周从内到外依次安装有第一热缩管、第二热缩管和第三热缩管,所述保护套的外壁外侧安装有密封胶套,所述密封防护层的外壁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卡箍。
优选的,所述卡箍与密封胶套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扁电缆接头用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两侧分别对接电机铠装扁电缆和电泵机组铠装扁电缆,所述电机铠装扁电缆和所述电泵机组铠装扁电缆通过设置在所述接线盒内部的多根电机无氧实心铜线和多根机组无氧实心铜线相接,所述电机无氧实心铜线的内侧和所述机组无氧实心铜线的内侧贴合,所述电机无氧实心铜线的外壁和所述机组无氧实心铜线的外壁安装所述的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工业大学通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92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