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1621.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2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凯;蔡冬青;季亚飞;杨小宏;杨建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萃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B01D11/02;B01D15/10;A61K135/00;A61K127/00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吴晓微 |
地址: | 712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人参 生产 层析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包括机架、立柱、入料装置、处理装置、抽液装置及层析柱,所述机架底部外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机架左侧壁设有电控面板,所述机架左上方设有入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底端设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右侧设有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底端设有层析柱。本实用新型将人参预处理设备及层析设备设于同一装置上,无须经过其他的处理工序,可一次性将人参茎叶的处理及层析提取工作完成,人参原料在经过入料装置整理之后进入处理装置内由多层处理装置进一步对人参破碎枝叶进行脱残、纯化处理后再层析干燥得到人参茎叶总皂苷,以提高人参茎叶的层析提取效率及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层析设备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
背景技术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中国传统名贵药材,其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人参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纤维素等成分,其中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评价人参的主要指标。目前的人参茎叶生产层析设备主要以以水或者中度乙醇提取,而后经大孔树脂柱精制而得。现有的农药残留的处理方法大多以二氧化碳超临界,溶剂萃取和树脂吸附为主。以上方法因大量使用水,以及大孔树脂,溶剂的使用而造成了一定的环保压力。为此,提出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参茎叶层析的环境污染、层析效率低的问题;以达到提高人参茎叶的层析提取效率、降低层析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目的,提高人参茎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人参茎叶生产的层析设备,包括机架、立柱、入料装置、处理装置、抽液装置及层析柱,所述机架底部外端分别设有立柱,所述机架左侧壁设有电控面板,所述机架左上方设有入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底端设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右侧设有抽液装置,所述抽液装置底端设有层析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入料装置顶端中央设为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底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螺旋状切割刀,所述转轴底端设有转动电机,所述入料装置外端边沿底端设有减震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入料装置底端设有集料斗,所述集料斗下方设有反应筒一,所述反应筒一右侧通过连通管道设有反应筒二,所述反应筒二右侧通过连通管道设有反应筒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抽液装置底端设有膜分离器,所述反应筒三顶端设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接入所述膜分离器内,所述抽液装置左侧设有加压泵,所述抽液装置右侧设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底端接入所述层析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层析柱左侧设有层析液注入端,所述层析柱底端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底端设有废液瓶,所述排液管顶部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下方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底端设有引流漏斗,所述引流漏斗下方设有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顶部的一通接口接入所述引流漏斗,所述三通阀门另外两通接口内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下方设有集料装置二。
进一步,所述反应筒一顶端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入所述集料斗内,所述反应筒一顶端设有筒塞一,所述筒塞一上方设有开关闸一,所述开关闸一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连通扣,所述连通扣分别控制一根连接管。
进一步,所述反应筒二顶端设有筒塞二,所述筒塞二上方设有开关闸二,所述反应筒三顶端设有筒塞三,所述筒塞三上方设有开关闸三,所述开关闸二顶端设置的连通扣与连通管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开关闸一的连接方式一致,所述开关闸三顶端设置的连通扣与连通管的连接方式与所述开关闸一的连接方式一致。
进一步,所述处理装置底端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底端设有废料阀,所述废料阀底端设有集料装置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萃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杨凌萃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1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