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内置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456768.3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柯巍;吴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格远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18;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内置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内置充电装置,包括:电池和充电器,设置在电动车的坐桶总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以及连接所述充电本体两端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相对的绕线端和接电端,所述接电端和所述电池电连接;绕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缠绕所述充电线,并给所述充电线施加缩回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预紧力;插头,和所述绕线端电连接,所述插头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坐桶总成。本实用新型随车携带比较方便;充电时无需将充电器拿出来,使用方便;在露天下遇到雨天可以正常给电动车充电;在公共场所充电时,不容易丢失或被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内置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电动车充电时都要单独使用外置充电器进行充电,采用外置充电器充电,有许多不便:一是携带麻烦,需要随车携带,长期在备用箱内占一位置;二是每次充电都要将充电器拿出来,使用不方便;三是防雨性能差,在露天下遇到雨天就无法给电动车充电;四是在公共场所充电时,因为其放置在外,很容易丢失或被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内置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内置充电装置,包括:
电池和充电器,设置在电动车的坐桶总成的安装空间内,所述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以及连接所述充电本体两端的充电线,所述充电线包括相对的绕线端和接电端,所述接电端和所述电池电连接;
绕线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缠绕所述充电线,并给所述充电线施加缩回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预紧力;
插头,和所述绕线端电连接,所述插头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坐桶总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包括:
安装基座;
转轴,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
绕线筒,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
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和所述安装基座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绕线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基座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臂,所述转轴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两个所述弹性件,两个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分别和所述绕线筒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所述支撑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筒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周向向外延伸设置有凸起,所述充电线位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形成的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包括:
插头部,位于所述坐桶总成的外侧;
连接部,贯穿所述坐桶总成侧壁上的通孔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插头部连接;
限位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通孔均呈条状,且两者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呈圆柱状,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部的宽度;所述通孔包括导向段和设置在所述导向段两端的限位段,所述导向段呈圆形,所述导向段的直径和所述连接部的直径相等,所述限位段与所述限位部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坐桶总成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限位部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角度为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格远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格远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4567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桩设备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保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