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76176.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0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达文博;郝兴东;韩联峰;李默然;邢耀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0 | 分类号: | E04G21/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江琴贤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构 抹灰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砌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通过首先按照两侧定标高挂线的方式砌筑首层砌体结构,此时完成首层砌体结构上表面基本水平,砌筑第二层砌体结构时,先在首层砌体结构上表面摊铺黏合组织,然后将外壳本体置于砌体结构上表面摊铺的黏合组织上,此时外壳本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上的升降机构上所连接的行走机构位于砌体结构上表面,推动外壳本体向前滑动,然后未成型的黏合组织经过塑型机构摊铺后变成统一厚度的成型黏合组织,然后直接再砌筑第二层砌体结构,不需要再次在第一层砌体结构两边拉线定高后再砌筑第二层砌体结构,减少了拉线定高的施工过程,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砌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如今,依旧是我国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砌体结构施工技术也有了较大改进,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发频繁。砌体结构具有工艺成熟、抗震效果良好以及建造成本低等优势,依旧是我国工程建筑当中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故而,施工企业应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使其更为熟悉砖砌体结构施工技术,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在现有传统的砌体施工中,先在砌体结构两侧砌筑标准砌块,以此为标高挂线,再在已完成砌体上面摊铺砂浆,作业人员用工具将砂浆凭感觉抹平,最后码放砌块用工具击实至挂线高度,但是由于作业人员的不同,那么不同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导致砂浆摊铺厚度不均,从而使得每砌筑一层需要在两边拉线定高,即便如此,每层砌筑完成都存在高低不平的现象,使其砌筑的墙体不美观,砌筑的墙体整体高度不水平即高度不一致,影响后期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每砌筑一层都需要在两边拉线定高,存在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时间长的问题。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尤其是使其砌体的砌面砂浆摊铺厚度均匀的抹灰装置,简化了砌体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砌面的抹灰装置,包括用于套接在砌体结构上的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内设置有用于将砌体结构砌面上的黏合组织塑型的塑型机构,所述外壳本体包括一个输出成型黏合组织的后端口、一个便于黏合组织输入的前端口、一个上底面盖体及两个侧壁壳体,所述一个上底面盖体及两个侧壁壳体形成一个下底面开口的矩形壳体,矩形壳体的下底面开口处套接在砌体结构上,所述矩形壳体下底面开口的宽度与砌体结构砌面宽度相匹配,所述外壳本体的前端口和后端口上均连接有至少一组水平连接部,平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端部连接有垂直于向外延伸端部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位于砌体结构砌面的一端连接有行走机构。
可选择地,所述的塑型机构沿着外壳本体的前端口到后端口的方向设置,塑型机构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宽度与砌体结构砌面宽度一致,板状结构同两个侧壁壳体相接触的侧壁与两个侧壁壳体内侧壁固定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的塑型机构包括第一塑型板和第二塑型板,第一塑型板位于外壳本体的后端口,第二塑型板位于外壳本体的前端口,第一塑型板沿着外壳本体的前端口到后端口的方向水平设置,第二塑型板一端与第一塑型板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塑型板另一端位于外壳本体的后端口处,第二塑型板另一端与上底面盖体位于外壳本体前端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塑型板一端与第一塑型板一端形成角度R,角度R的范围为120°~150°。
可选择地,所述的第一塑型板与上底面盖体之间还连接有支撑机构。
可选择地,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后端口上底面盖体端面中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水平连接部,外壳本体的前端口上底面盖体端面固定连接有两组水平连接部,所述外壳本体的后端口的一组水平连接部和外壳本体的前端口的两组水平连接部均连接有升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76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麻辣鱼生产用定量称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镀膜设备基板自动化取放流水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