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8793.9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鸿兑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陈凯 |
地址: | 4427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内部安装有若干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两端固定焊接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防护横梁接受撞击一侧,所述后挡板位于防护横梁连接车身一侧,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顶端固定焊接有上底板,且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均为两端向后弯曲的弧型,且固定连接处为圆角,所述后挡板外侧固定焊接有连接板,该实用新型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护横梁上的前挡板接收抵消部分冲击力并将剩余冲击力分散到前挡板全身,通过发生形变将力均匀分散到吸能板上,通过吸能板的吸收,可以将冲击力减到最小,从而保护车身和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前下防护装置是汽车安全防护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汽车发生车祸时,能极大程度的保护车身和驾驶员的安全,现有的汽车前下防护装置软缓冲能力差,即用部分部位发生形变来吸收来自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且安装过程复杂,因此,设计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前下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所述防护横梁内部安装有若干吸能板,所述吸能板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两端固定焊接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位于防护横梁接受撞击一侧,所述后挡板位于防护横梁连接车身一侧,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顶端固定焊接有上底板,且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均为两端向后弯曲的弧型,且固定连接处为圆角,所述后挡板外侧固定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第一通孔,且所述连接板外侧两端通过四个螺栓安装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另一侧固定焊接有锥形连接管,所述锥形连接管另一端固定焊接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板中心开设有第二通孔,且两端各开设有两个与第二通孔相对称的第三通孔,所述相邻两个第三通孔直线距离为相邻两个第一通孔整数倍,且第三通孔与第一通孔孔径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中心开设有第四通孔,且两端各开设有两个与第四通孔相对称的第五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锥形连接管底部固定焊接固定底板,且顶部固定焊接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孔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前下防护装置,防护横梁内部安装有吸能板,当发生碰撞时,防护横梁上的前挡板接收抵消部分冲击力并将剩余冲击力分散到前挡板全身,通过发生形变将力均匀分散到吸能板上,通过吸能板的吸收,可以将冲击力减到最小,从而保护车身和驾驶员的安全,且该汽车前下防护装置通过调整固定底板在连接板上的相对位置来便于实际安装操作需求,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横梁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鸿兑车辆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十堰鸿兑车辆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8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柔性防尘盖的滚珠轴承
- 下一篇:一种散热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