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1037.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姜鹏瀚;尹宾宾;冯孟楠;李红祥;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B64D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周庆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海洋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发动机 散热 装置 使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散热装置包括包括一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上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壳体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无人机的机头方向,所述出风口朝向无人机的机尾方向,所述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引流罩,引流罩将从进风口集中进入的风引流,使其通过散热壳体内腔后从出风口排出;该装置固定安装在无人机尾部的发动机外侧,通过将风集中从进风口引入,并穿过发动机从下部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帮助发动机散热,避免发动机过热带来的隐患,同时保护发动机免受暴晒与雨淋,增加发动机实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等各大领域,发展迅速,目前,大部分无人机尾部都固定有发动机,用于驱动尾部连接的螺旋桨转动,但是在飞行中发动机持续工作温度升高,导致发动机与机身过热,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壳体,所述散热壳体上表面两侧固定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壳体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朝向无人机的机头方向,所述出风口朝向无人机的机尾方向,所述进风口固定连接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弧形设置,引流罩将从进风口集中进入的风引流,使其通过散热壳体内腔后从出风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散热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连接沿,所述上壳体通过固定件与下壳体的连接沿固定连接,形成一发动机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壳体后侧开设有螺旋桨连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两侧固定有两个半圆形第一侧壁,所述下壳体两侧对应所述第一侧壁固定有第二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组合形成两个半圆形侧腔,所述侧腔用于容纳发动机的杠头。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引流罩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引流罩连接进风口一侧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所述下壳体外凸式设置,所述出风口固定设置在该外凸式下壳体上,且垂直朝向机尾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所述上壳体外凸式设置,用于贴合容纳腔内的发动机。
一种使用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还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尾部固定设置有固定沿,所述固定沿用于与所述上壳体、下壳体进行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机身尾部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有螺旋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固定安装在无人机尾部的发动机外侧,通过将风集中从进风口引入,并穿过发动机从下部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带走,帮助发动机散热,避免发动机过热带来的隐患,同时保护发动机免受暴晒与雨淋,增加发动机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用发动机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飞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1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