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84464.6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9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赖流新;王颖嘉;毛润新;陈美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工位 干湿 复合 两用 接线柱 密封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内部凹陷设置成蓄水池,蓄水池的底部设置若干接线柱检测工位孔,接线柱检测工位孔与设置在蓄水池两侧的锁紧螺母气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智能测漏仪通过气管与锁紧螺母气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所述蓄水池底部还设置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水管接头固定孔连通,蓄水盒通过水管与水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所述盖板上设置若干与接线柱检测工位孔相匹配的检测观测孔。本实用新型干检、湿检测同时进行,可以通过湿检观察接线柱的塑料体与金属针之间是否有气泡产生来解决干检发现不了的微泄漏和泄漏点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是否有气泡产生的情况与智能测漏仪所判定的结果进行对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检测方法中,对于连接器件中接线柱的塑料体与金属针之间的密封性检测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干检密封性:将待测接线柱固定在工装上,使用类似于智能测漏仪(智能测漏仪工作原理是向待测工件或工件所在密闭空间内充气,采集充气完成时气体压力值和检测完成后气体压力值,两个值进行对比得到的的差值即为泄漏值)的设备进行充气检测;
二、湿检密封性:将待测接线柱固定在工装上,接上稳定气源后将工装整体放入水中,水淹没接线柱,观察接线柱的塑料体与金属针之间是否有气泡产生,若产生气泡则存在泄漏;
三、使用类似于智能测漏仪+气缸或液压固定压紧装置和升降装置+固定玻璃水箱等类似结构的自动化干湿复合密封性检测设备进行干湿复合密封性检测。
对于现有的检测技术,存在干检设备仪器精度不高,对于微泄漏无法检测出,无法寻找泄漏点,存在因工装设备本身存在泄漏(比如气管出现破损泄漏)而对工件检测结果造成误判的现象。
湿检的方式存在重复性将工装搬入搬出水槽的动作,费时费力,还造成生产场所遍地积水,带来生产安全隐患,且对于允许微泄漏的工件,由于湿检无法明确具体泄漏量,所以对于允许微泄漏的工件不适用,此方法存在很大的检测局限性。
对于自动化干湿复合密封性检测设备,存在造价高、功耗大,占用场地大、经常需要补水(水蒸发),维护成本高,由于设备气缸或液压缸的存在,遮挡了入水方向的观察视野,只能从侧面(垂直于入水方向的一面)观察接线柱的塑料体与金属针之间是否存在气泡,对于在检测规定时间内由微泄漏产生的但未破裂上升的气泡,存在观察不到的现象,且对于多排多列工位同时检测时,侧面观察气泡无法分辨是同排或同列哪一个接线柱发生泄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测过程中也时常出现因设备故障而导致气缸或液压固定压紧装置出现错误操作而压伤操作人员的安全事故;目前急需一种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方式便捷、安全,检测成本低而且又环保的一种检测装置及配套的检测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盖板、蓄水盒、快速夹和智能测漏仪,底座内部凹陷设置成蓄水池,蓄水池的底部设置若干接线柱检测工位孔,接线柱检测工位孔与设置在蓄水池两侧的锁紧螺母气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智能测漏仪通过气管与锁紧螺母气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所述蓄水池底部还设置多个排水孔,排水孔与水管接头固定孔连通,蓄水盒通过水管与水管接头固定孔连通;所述盖板上设置若干与接线柱检测工位孔相匹配的检测观测孔,所述快速夹设置在蓄水盒的两侧能够对盖板实现快速压紧。
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底部设置排水槽,排水槽与排水孔连通。
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干湿复合两用接线柱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设置成日字型,将接线柱检测工位孔分割成多个区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4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I链床智能过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脱落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