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58832.X | 申请日: | 2020-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42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开闭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包括封闭体、组装于封闭体中的电性件以及在封闭体中配合并驱使电性件作循环通路/开路的制动件,封闭体包括底座和盖板,底座具有基本部及倾斜部,基本部排列有上下贯穿的适配电性件接线柱的线柱孔,倾斜部上面为盖平面,盖平面向下镂空形成活动腔且靠近盖平面周边分布有螺丝孔,在活动腔两侧形成有贯穿倾斜部左、右侧转轴孔,盖板对应螺丝孔设有盖板孔,并且通过螺丝穿过盖板孔与螺丝孔适配,以此使盖板稳固于盖平面,进而封闭活动腔,以此解决了自动开闭器封装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提升产品品质及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金属柱状物位移的两个工作位,实现断开与闭合(请参见2018年4月6日公布的CN 107878502 A中国专利),这种结构构造虽然简单直接,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开闭器处于长期(长时)工作时,零件表面磨损严重,需要定期进行碎屑检查、清理;二是开闭器触点一般为裸露状态,表面会被传动机构中的润滑油冷凝物、转辙机的灰尘附着而形成一层不导电的膜层,如此会导致开闭器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自动开闭器的封装结构,包括封闭体、组装于封闭体中的电性件以及在封闭体中配合并驱使电性件作循环通路/开路的制动件,其中封闭体包括底座和盖板,其特征在于:底座具有基本部及倾斜部,基本部排列有上下贯穿的适配电性件接线柱的线柱孔,倾斜部上面为盖平面,盖平面向下镂空形成活动腔且靠近盖平面周边分布有螺丝孔,在活动腔两侧形成有贯穿倾斜部左、右侧转轴孔,盖板对应螺丝孔设有盖板孔,并且通过螺丝穿过盖板孔与螺丝孔适配,以此使盖板稳固于盖平面,进而封闭活动腔。
进一步优选:基本部具有接线面,线柱孔排列在接线面,活动腔在靠近基本部一侧形成缺口,缺口底面与接线面水平。
进一步优选:倾斜部背面为倾斜面,缺口具有两侧面,沿缺口两侧面分别向下开设有左、右隙缝,左、右隙缝直线向基本部延伸并止于不穿透相对于倾斜部的侧面,并且向下开设的深度止于不穿透倾斜面。
进一步优选:接线柱包括螺杆部和适配螺杆部螺纹段的螺帽以及适配在螺纹段并通过螺帽压紧的垫圈和弹性垫圈,螺纹段通过线柱孔露于接线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结构简单,易于制成,制造成本低且体积小;二是密封好,内部零件不会受到外界灰尘、水汽、油污的影响,极大提升了开闭器的耐环境性能;三是开闭器在长期工作时避免了磨损掉屑影响功能实现,减少了产品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重点呈现本实施例内部(左触部与右触部形成通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重点呈现本实施例内部(左触部与右触部形成通路)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重点呈现本实施例内部(左触部与右触部形成开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重点呈现本实施例内部(左触部与右触部形成开路)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制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制动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模拟本实施例中永磁铁位移到开闭器距离远近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凯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58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壳装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的升降平台安全报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