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43744.2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6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尹美强;温银元;孙敏;赵娟;张彬;郝兴宇;宗毓铮;高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9 | 分类号: | A01G25/09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李天丽 |
地址: | 0308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物 分区 灌溉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安装槽槽底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灌溉的灌溉箱,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出安装槽且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一根所述支撑柱旁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传动。不用人工的移动灌溉装置的位置,只需要启动电机,滑块便会带着灌溉箱移动至每一处湿润区上方进行灌溉工作,提高了分区灌溉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作物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作物根域分区灌溉是使部分根系处于土壤干燥的区域中,作物受到水分胁迫,根部形成大量脱落酸,传送到叶片,气孔开度减少,降低蒸腾耗水量;另一方面,部分根系处于灌水的区域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满足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干燥区和湿润区交替灌溉,交替胁迫后次生根大量增加,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现有的农作物田地里会分为多个干燥区和湿润区,干燥区和湿润区交替灌溉通常需要人工的移动灌溉装置进行分区灌溉工作,例如当这个湿润区浇灌结束过后,就需要人工的移动灌溉装置至下一个湿润区再次进行浇灌,动作幅度较大,而且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影响了分区灌溉工作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每当灌溉完一处湿润区,就需要人工的移动灌溉装置至下一处湿润区,费时费力,降低了分区灌溉工作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包括多根支撑柱,多根所述支撑柱一端均与作物田表面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柱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转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安装槽槽底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用于灌溉的灌溉箱,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出安装槽且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一根所述支撑柱旁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传动。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由伸缩杆和弹簧组成,所述弹簧插设在伸缩杆中。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一端与作物田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管内插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顶端与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空心管内底壁与安装杆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内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设有转动块,所述螺纹杆一端与转动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滚动嵌设有圆球,所述安装槽左右槽壁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圆球与限位槽槽壁滚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灌溉装置对某处湿润区进行浇灌准备移动至下一处湿润区进行灌溉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启动电机,因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传动,且第一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故螺纹杆会发生间歇性的转动,在螺纹杆上螺纹套设的滑块也会带着灌溉箱移动一段距离过后停下,然后再移动一段距离再停下,进行间歇性的移动,滑块停下的时候,灌溉箱会对湿润区进行灌溉,移动的时候,滑块会带着灌溉箱快速移动至下一处湿润区再进行浇灌。此新型与传统的相比,不需要人工的移动灌溉装置的位置上,只需要启动电机,滑块便会带着灌溉箱移动至每一处的湿润区上方进行灌溉工作,方便省事,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动作幅度也提高了分区灌溉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作物根域分区灌溉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43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