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道炉的炉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31318.7 | 申请日: | 2020-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7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吕华博;朱从健;金磊;钱虞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9/30 | 分类号: | F27B9/30;F27D1/02;F27D1/06;F27D1/14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6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炉 炉顶 结构 | ||
1.一种辊道炉的炉顶结构,所述的辊道炉包括一基座(1);一炉体(2),该炉体(2)包括炉壳(21)、炉底衬(22)、左炉壁衬(23)、右炉壁衬(24)和炉膛(25),炉壳(21)循着基座(1)的长度方向支承在基座(1)上,炉底衬(22)设置在炉壳(21)的炉壳腔的长度方向的底部,左炉壁衬(23)在对应于炉底衬(22)的左侧的位置循着炉壳(21)的炉壳腔的左腔壁的长度方向设置,右炉壁衬(24)在对应于炉底衬(22)的右侧的位置循着炉壳(21)的炉壳腔的右腔壁的长度方向设置,由炉底衬(22)、左炉壁衬(23)以及右炉壁衬(24)共同围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炉膛(25),并且炉膛(25)自炉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入料口延伸至炉体(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出料口;循着所述炉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并且转动的匣钵输送辊(3),该匣钵输送辊(3)的左端依次穿过所述左炉壁衬(23)和炉壳(21)伸展到炉体(2)的左侧外,中部对应于所述炉膛(25),而右端依次穿过所述右炉壁衬(24)和炉壳(21)伸展到炉体(2)的右侧外;沿着所述炉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并且位于所述匣钵输送辊(3)的上方的上加热棒(4)和同样沿着炉体(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并且位于匣钵输送辊(3)的下方的下加热棒(5),该上加热棒(4)以及下加热棒(5)的左端支承在所述左炉壁衬(23)上并且探出所述炉壳(21)的左侧面,而右端支承在所述右炉壁衬(24)上并且探出炉壳(21)的右侧面;沿着炉体(2)的左侧或右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用于检测所述炉膛(25)的各个温区的温度的侧部热电偶(9),该侧部热电偶(9)依次自所述炉壳(21)的左侧和左炉壁衬(23)探入炉膛(25)内或者依次自炉壳(21)的右侧和右炉壁衬(24)探入炉膛(25)内;所述的炉顶结构包括一炉膛顶部封护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结构还包括有骨架机构(7),该骨架机构(7)在支承于所述炉壳(21)的相向一侧的状态下间隔穿插于所述炉膛顶部封护机构(6)内,而该炉膛顶部封护机构(6)呈水平状态设置,并且该炉膛顶部封护机构(6)的左侧与所述左炉壁衬(2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支承配合,中部对应于所述炉膛(25)的顶部,而右侧与所述右炉壁衬的上部支承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炉的炉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炉壁衬(23)包括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和左炉壁耐火砖层(232),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沿着所述炉壳(21)的炉壳腔的左腔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支承在所述炉底衬(22)上,左炉壁耐火砖层(232)由左炉壁耐火砖在贴着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的右侧面的位置自所述炉底衬(22)向上砌筑构成并且该左炉壁耐火砖层(232)的上平面与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的上平面平齐;所述的右炉壁衬(24)包括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和右炉壁耐火砖层(242),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沿着所述炉壳(21)的炉壳腔的右腔壁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同样支承在所述炉底衬(22)上,右炉壁耐火砖层(242)由右炉壁耐火砖在贴着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的左侧面的位置自所述炉底衬(22)向上砌筑构成并且该右炉壁耐火砖层(242)的上平面与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的上平面平齐;所述匣钵输送辊(3)的左端在依次穿过左炉壁耐火砖层(232)以及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后伸展到所述炉体(2)的左侧外,而匣钵输送辊(3)的右端在依次穿过右炉壁耐火砖层(242)以及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后伸展到所述炉体(2)的右侧外;所述上加热棒(4)以及下加热棒(5)的左端支承于左炉壁耐火砖层(232)以及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上,而上加热棒(4)以及下加热棒(5)的右端支承于右炉壁耐火砖层(242)以及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上;所述炉膛顶部封护机构(6)连同所述骨架机构(7)的左端与左炉壁耐火砖层(232)以及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的上部支承配合,而右端与右炉壁耐火砖层(242)以及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的上部支承配合;由所述左炉壁耐火砖层(232)、右炉壁耐火砖层(242)以及所述炉底衬(22)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炉膛(25);当所述的侧部热电偶(9)间隔设置在所述炉体(2)的左侧时,则该侧部热电偶(9)在依次穿过所述的左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31)以及所述的左炉壁耐火砖层(232)后探入所述炉膛(25)内,而当侧部热电偶(9)间隔设置在所述炉体(2)的右侧时,则该侧部热电偶(9)在依次穿过所述的右炉壁硅酸铝纤维板层(241)以及所述的右炉壁耐火砖层(242)后探入所述炉膛(2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313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