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7130.5 | 申请日: | 202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2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战利;唐诗辉;廖玉斌;范凌;金宏浩;王文哲;孙向荣;黄小华;刘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D13/00 | 分类号: | E03D13/00;E03D5/10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涂志刚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病菌 传播 特殊 结构 小便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包括本体、尿液通道以及目标靶,所述本体大致呈中空前壁上方开口的椭球形结构,其底部形成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目标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方中部,为由海绵、网格布和卫生球从内而外依次连接组成的缓冲垫;所述尿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通道入口通道内腔以及通道出口,所述通道入口设置于所述目标靶的下方,所述通道出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小便器内气溶胶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
背景技术
小便器多用于公共建筑的卫生间。有些家庭的卫浴间也装有小便器。现如今的小便器缺少防尿液、气溶胶溅出的设计,容易溅出气溶胶以及尿液,造成二次传染,严重危害个人与社会健康。据研究表明,小便时尿液激起的微粒可能形成气溶胶,病毒从而通过气溶胶发散与人体表面,被人体吸收。因此,对于小便器内形成气溶胶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小便器内气溶胶的形成。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防病菌传播的特殊结构小便器,包括本体、尿液通道以及目标靶,所述本体大致呈中空前壁上方开口的椭球形结构,其底部形成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目标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方中部,为由海绵、网格布和卫生球从内而外依次连接组成的缓冲垫;所述尿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通道入口通道内腔以及通道出口,所述通道入口设置于所述目标靶的下方,所述通道出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所述卫生球的外部沿着其周向设有呈螺纹状的导向件。
所述尿液通道由若干横截面呈方形结构的方形通道组合而成,所述通道入口组合成蜂窝形结构。
所述凹槽内设有若干伞结构,所述伞结构由半球体和支柱组成,所述半球体底部平面的中心与所述支柱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柱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凹槽上。
所述伞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壁上的若干小伞结构和设置于所述排水口周向的若干大伞结构,所述小伞结构的体积小于所述大伞结构的体积。
所述排水口呈螺旋结构。
所述本体的内腔顶部设有喷头,所述喷头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本体的顶部内置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红外线感应器与所述进水管上的电磁阀连接。
所述本体的前壁开口处底部设有透明塑料隔板,所述透明塑料隔板一侧与开口处底部一侧壁铰接,另一侧与开口处底部另一侧壁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小便器内气溶胶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槽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本体,101凹槽,1尿液通道,11通道入口,12通道内腔,13通道出口,14方形通道,2目标靶,3排水口,4伞结构,41半球体,42支柱,43小伞结构,44大伞结构,5喷头,6进水管,7红外线感应器,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7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建筑脚手架
- 下一篇:一种激光切管机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