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25856.5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5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郑梅清;凌强;冯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池 兼氧池 通气 管道 气孔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包括厌氧池或兼氧池,所述厌氧池或兼氧池内固定连接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相邻两个出气孔朝不同方向设置。出气孔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采用以上设计,向通气管内通气时,空气通过出气孔排出至厌氧池或兼氧池内,空气通过出气孔时,由于出气孔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排出的气流进入厌氧池或兼氧池中的角度较多,气流的运动路径较多,气流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较大程度的搅动水体,能够将下方的污泥或微生物充分搅动起来,但是不会使水体溶氧过高,提高厌氧池或兼氧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污水处理的工艺中,通气管道大都是朝上开孔,从上方冒气,这个方法容易造成沉淀物沉积在管道下方,不能将污泥或微生物充分搅动起来,污水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包括厌氧池或兼氧池,所述厌氧池或兼氧池内固定连接有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相邻两个出气孔朝不同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向通气管内通气,空气通过出气孔排出至厌氧池或兼氧池内,空气通过出气孔时,由于出气孔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排出的气流进入厌氧池或兼氧池中的角度较多,气流的运动路径较多,气流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较大程度的搅动水体,能够将下方的污泥或微生物充分搅动起来,但是不会使水体溶氧过高,提高厌氧池或兼氧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厌氧池或兼氧池通气管道气孔结构,包括厌氧池或兼氧池1,所述厌氧池或兼氧池1内固定连接有通气管道2,所述通气管道2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3,相邻两个出气孔3朝不同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孔3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出气孔孔径为4mm,同一排的相邻的出气孔之间间距为15~18cm,由于出气孔的孔径较大,形成的气泡也比较大,氧气不容易融入水体之中,不会使水体溶氧过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向通气管内通气,空气通过出气孔排出至厌氧池或兼氧池内,空气通过出气孔时,由于出气孔的轴线各自朝不同方向设置且互不相交,排出的气流进入厌氧池或兼氧池中的角度较多,气流的运动路径较多,气流与污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较大程度的搅动水体,能够将下方的污泥或微生物充分搅动起来,但是不会使水体溶氧过高,提高厌氧池或兼氧池的污水处理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科力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25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材幕墙后置埋件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产科护理用冷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