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87989.8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华;付宏伟;文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B9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姚昌胜 |
地址: | 810007 青海***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脊柱 术后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脊柱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包括治疗床,治疗床下侧设有支撑机构,治疗床中间设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开于治疗床的伸缩腔,伸缩腔上侧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与治疗床固定连接的限位挡块,限位挡块和伸缩腔下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滑杆,若干限位滑杆共同滑动装配有一个托板,托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托板上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中间开有与治疗床长度方向一致的空槽,空槽左右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与支撑板上表面粘接的气囊,支撑板设有若干组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患者卧床休养时脊柱创口受到压迫而损伤,并且还能够在固定患者时有效散热,避免患者不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脊柱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在骨科治疗中脊柱治疗是一大重点,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在脊柱手术后,需要病人进行较长的卧床休养,并且为了防止脊柱手术创口受到压迫而损伤或感染,手术创口在修养时不宜直接接触病床,因此在病人卧床修养时通常会进行一些防护措施避免手术创口受到压迫损伤或感染,但传统的防护手段一般为在患者脊柱处设置防护装置,这样虽然使手术创口避免了与床接触受到压迫,但却与防护装置直接接触,这样也容易造成脊柱的二次损伤,不利于康复,并且传统的防护装置大小一定,不能够根据患者体形进行合适的固定,不便于使用,同时传统的防护装置散热效果不佳,在与病人固定时容易造成病人局部过热,产生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能够在病人卧床休养时避免脊柱创口受到压迫而损伤,同时还能够根据患者体形进行有效的固定,并且在与病人固定时还能够有效散热,避免病人产生不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包括治疗床,所述治疗床一侧设有软枕,所述治疗床下侧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治疗床中间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开于治疗床的伸缩腔,所述伸缩腔上侧的左右两边对称设有与治疗床固定连接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和伸缩腔下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限位滑杆,若干所述限位滑杆共同滑动装配有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下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另一端伸出伸缩腔并与伸缩腔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伸出伸缩腔一侧固定连接有十字把手,所述托板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为弧形,所述支撑板中间开有与治疗床长度方向一致的空槽,所述空槽左右两侧均匀设有若干与支撑板上表面粘接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所述气囊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支撑板前后两侧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均均匀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绑带可调连接有调节扣,所述调节扣一侧设有插销,所述第一绑带末端设有防脱条,所述第二绑带末端设有与插销相匹配的插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未经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87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