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及塑料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5321.7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纯东;陈强;陈旭峰;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代玲 |
地址: | 40005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延时 装置 塑料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的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及塑料模具,该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包括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板,顶针板安装在顶针固定板上,顶针板上安装有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穿过顶针板,第一顶针的后端顶住顶针固定板,顶针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安装有延时顶出柱,安装孔内留设有延时间距,顶针固定板先推动第一顶针移动顶出与延时间距相等的距离后,顶针固定板再推动第一顶针与延时顶出柱同步移动,延时顶出柱推动第二顶针移动顶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先后顶出形成时间差,在该时间差了形成反翘曲变形的力,对塑料件易翘曲部位进行矫正,减轻翘曲变形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及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因材料收缩而导致产品翘曲变形,尤其是一些车辆内外饰件,对其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若产生变形,影响后续装配质量。例如:车辆内外饰件中的杂物盒盖,杂物盒盖为平板结构,若存在翘曲变形问题,会导致杂物盒盖与杂物盒装配后,两端间隙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外观质量,因此结构虽简单,但对其产品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而在目前生产过程中,现有的模具无法克服塑料件的翘曲变形,只能通过后续人工对翘曲变形进行矫正处理,以保证其产品外观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后续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及塑料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件易变形翘曲、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包括顶针固定板和顶针板,所述顶针板可拆卸地安装在顶针固定板上,所述顶针板上安装有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的前端均穿过顶针板,且第一顶针的后端顶住顶针固定板,所述顶针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前端顶住第二顶针后端的延时顶出柱,所述安装孔内留设有用于第二顶针延时顶出的延时间距,当所述顶针固定板先推动第一顶针移动顶出与延时间距相等的距离后,所述顶针固定板再推动第一顶针与延时顶出柱同步移动,所述延时顶出柱推动第二顶针移动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先后顶出形成时间差,在该时间差了形成反翘曲变形的力,对塑料件易翘曲部位进行矫正,减轻翘曲变形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孔,且阶梯孔的大径端朝向第二顶针,所述延时顶出柱为阶梯柱,所述阶梯柱的大径端位于阶梯孔的大径端内,并顶住第二顶针的后端,阶梯柱的小径端穿过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阶梯柱的大径端远离延时顶出柱的端面与阶梯孔的大径端的端面的间距为所述延时间距。
可选地,所述延时间距为2mm~5mm。
可选地,所述延时间距为3mm。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针分布在所述顶针板的中心区域,并对准塑料产品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顶针分布在所述顶针板的边缘区域,并对准塑料产品的边缘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二顶针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顶针位于第二顶针之间。
可选地,所述顶针固定板与顶针板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
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通用性强,便于根据不同产品更换对应的顶针,实现产品的翘曲矫正及顶出。
一种塑料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模具延时顶出装置,还包括动模底板和定模,所述动模底板和定模之间设有动模,所述模具延时顶出装置位于动模底板与动模之间,所述第一顶针、第二顶针的前端穿过动模,初始状态时,所述延时顶出柱的后端穿过顶针固定板顶住动模底板。
可选地,还包括设备顶出柱和带动顶针板顶出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设备顶出柱穿过动模底板推动顶针固定板移动带动顶针板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塑料有限公司,未经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庆铃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53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观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漆雾凝聚剂用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