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042648.9 | 申请日: | 202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08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汪凤花;许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慈霞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市政道路 生态 滞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原土层,所述原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原土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层,砂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所述植被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若干,溢流管延伸至砾石层,溢流管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溢流管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位于砂层和砾石层之间,排水管周侧包裹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调整调整管的位置,改为溢流孔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滞留带,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
背景技术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但是,现有的滞留带难以控制溢流的水位,且溢流管内易发生堵塞,难以清理。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包括植被层、原土层,所述原土层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的上方设置有蓄水层,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原土层的下方设置有砂层,砂层的下方设置有砾石层;
所述植被层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若干,溢流管延伸至砾石层,溢流管的上端设置有调整管,溢流管的左右两侧均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之间互相连通,排水管位于砂层和砾石层之间,排水管周侧包裹有保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整管包括管头和管身,管身的上端固定有管头,管身的上部周侧开设有溢流孔若干,管身的下部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一若干。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管内设置有防堵塞件,防堵塞件包含架体和滤网,架体内设置有滤网,滤网的中周侧固定有密封圈二,架体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上端固定有连接绳,连接绳与调整管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管的为孔状结构,保护层为透水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秸秆网通过秸秆编成绳状或杆状,绳状或者杆状的秸秆交织排列在原土层内构成秸秆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被层的上面设置有植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调整调整管的位置,改为溢流孔的位置,从而改变溢流的水位。
2、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管的下端通过连接绳固定连接有防堵塞件,便于将其取出,清理。
3、本实用新型中的原土层内设置有秸秆网,有利于稳固原土层,且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调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防堵塞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应用于市政道路的生态滞留带中防堵塞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慈霞,未经许慈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0426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喷布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转盘用摆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