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9968.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5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郑荣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位管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检测 传感器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涉及道闸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框架和散热箱,所述框架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箱,所述框架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框架的前内壁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框架的中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框架的左右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框架的内部通过定位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卡槽;通过设置带有散热板的连接板将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固定在框架内上下两端,并通过通风管、通风孔和散热箱在装置内部形成穿过散热板的气流,对传感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从而达到散热效果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道闸又称挡车器,是专门用于道路上限制机动车行驶的通道出入口管理设备 ,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系统管理车辆通道,用于管理车辆的出入;电动道闸可单独通过无线遥控实现起落杆,也可以通过停车场管理系统实行自动管理状态,入场取卡放行车辆,出场时,收取停车费后自动放行车辆。
现有技术中,道闸内通常设置有安装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显示屏及数据处理终端的检测桩,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检测桩内各类电子元件长期保持工作状态,容易产生大量热量堆积,常见的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缺乏隔热和散热结构,堆积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对各类车辆检测传感器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以解决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散热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包括框架和散热箱,所述框架的背面设置有散热箱;
所述框架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框架的前内壁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框架的中间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框架的左右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框架的内部通过定位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框架的上下表面开设有通风孔;
所述散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散热箱的前后两端外缘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散热箱的侧面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内部卡接有定位板,所述散热箱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束线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设置在隔热板上下两侧,所述通槽与连接板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通过卡槽分别于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卡接,所述散热板与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上下表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箱的前端通过定位槽卡接在框架的后端,所述散热箱的后端通过定位槽与检测桩后板插接并与外部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的前端延伸至检测桩外部,所述通风管的后端正对两连接板相对侧的散热板设置,所述通风孔正对两连接板背离侧的散热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内传感器后端连接导线穿过束线板和接线槽与检测桩内电路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并列设置在散热箱内部,且风机与连接板一一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道闸与车辆检测传感器的连接装置,通过设置带有散热板的连接板将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固定在框架内上下两端,并通过通风管、通风孔和散热箱在装置内部形成穿过散热板的气流,对传感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排除,从而达到散热效果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位管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位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9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