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986266.5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8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尊玉;冯扬;徐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53 | 分类号: | E05F15/53;B60R21/38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一军;张效荣 |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顶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该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支撑管、密封帽、活塞、密封圈和气体发生器;密封帽设置在支撑管顶部,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支撑管底部;活塞沿支撑管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内,密封圈套设在活塞底部的侧壁上;活塞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点爆驱动所述活塞从所述支撑管的顶部顶出。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顶起发动机罩盖,保护行人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罩盖是一种适于通过遮蔽发动机室而切断发动机噪音以及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的部件。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车辆的普及,在人车混合道路交通模式下,发生行人碰撞时发动机罩盖容易对行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行人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能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顶起发动机罩盖,保护行人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包括:支撑管、密封帽、活塞、密封圈和气体发生器;密封帽设置在支撑管顶部,气体发生器设置在支撑管底部;活塞沿支撑管长度方向设置于支撑管内,密封圈套设在活塞底部的侧壁上;活塞底面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抵接,所述活塞底部与所述气体发生器之间形成密封腔,气体发生器点爆驱动所述活塞从所述支撑管的顶部顶出。
可选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以及设置在活塞本体底部的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之间形成凹槽,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支撑管内壁贴合。
可选地,第二环状凸起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一环状凸起的直径。
可选地,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圈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支撑管、活塞本体、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中至少一个还设有泄压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状凸起和第二环状凸起外圆周同一轴向位置上设有第一泄压开口,朝向所述支撑管内壁。
可选地,所述支撑管上与所述密封圈接触的圆周部位上设有第二泄压开口。
可选地,所述泄压开口为若干个,沿圆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支撑管内还具有套设在活塞上的活塞衬套。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气体发生器驱动活塞从支撑管的顶部顶出,保护行人安全。在活塞底部设置第一泄压开口,采用这种自泄压设计,能够自动实现管内泄压,防止各部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飞散现象,并避免火花外泄。通过在支撑管底部设置第二泄压开口,采用这种自泄压设计,能够自动实现管外泄压,防止各部件在高压情况下发生飞散现象,且可行性高,便于实现量产。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发动机罩盖顶起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局部位置C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一些实施例一中活塞的一个示意图;
图6是图5底部端面的示意图;
图7是一些实施例一中活塞的另一个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62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材料转运箱
- 下一篇:一种污水过滤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