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982017.9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1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李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41/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董红海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独立 节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X路冷凝支路冷凝器的入口侧设有气相分流器,实现将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分配到X路冷凝支路;蒸发器上设有X路蒸发支路,冷凝器的X路冷凝支路分别独立连接节流部件,形成独立的X路节流支路,X路节流支路分别与X路蒸发支路相连接;蒸发器在出口处设有气相集流器,实现将X路蒸发支路输出的制冷剂汇集,并通过气液分离器后送入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出口后增加设置n路旁路支路分别与n路蒸发支路的入口相连接,每个旁路支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磁阀。简化传统模式系统部件数量,节约配件成本;不停机交替分区使用热气旁通化霜和回油,提升用户端对热能需求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系统由于其优异的节能特性在制冷、制热和烘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规的热泵系统一般以空气,也可以为水为热源,制冷剂通过在侧发侧的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低温热源进行蒸发,在进入到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排出到冷凝侧,在冷凝器发生冷凝,进行排热,实现制热。常规制热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低通开关、气液分离器、四通阀、集气侧、蒸发器、轴流风机、分液侧、电子膨胀阀和冷凝器,之间通过制冷剂管道进行连接。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后冷凝为液体制冷剂,经过电子膨胀阀后,在蒸发器的分液侧进行分液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通过换热部件吸收周边空气的热量发生蒸发,再集气侧进行汇集,通过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和低压开关后进入压缩机,再压缩机中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再经过四通阀控制进入冷凝器,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内发生冷凝,对外释放热量,实现供热。
这种组成的热泵系统存在如下缺点:
1.冷凝后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膨胀阀后,通过分流头(分液侧)分配到蒸发器各流路,此时的分液方式存在压降损失、相当于降低了蒸发温度。再者分液头安装要求较高,稍微倾斜可导致分液不均匀,不能充分利用蒸发器进行蒸发。
2.蒸发器结霜时,系统需要切换四通阀流向进行除霜。此时对使用侧造成热、冷突变现象,(即冷凝侧变成蒸发侧)给用户造成不舒适现象。
3.在蒸发侧,蒸发温度越低(流体温度越低),压缩机润滑油流径时,由于油的特性,温度越低越粘稠,致使油在蒸发器中流动速度变慢,蒸发器会积聚大量润滑油。严重时可导致压缩机缺油运行,机械磨损加剧。再者润滑油附着于铜管内表面,增大了换热热阻,不利于蒸发器换热,直接降低了制热能力。
4.由于蒸发侧需要除霜,系统需要频繁开启,此时增加了压缩机瞬时启动的回液风险和零部件频繁开启的机械磨损,整理来讲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实现在单循环下实现除霜,减少低温启动的次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X路冷凝支路,X1,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侧设有气相分流器,实现将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分配到X路冷凝支路;所述蒸发器上设有X路蒸发支路,所述冷凝器的X路冷凝支路分别独立连接节流部件,形成独立的X路节流支路,X路节流支路分别与X路蒸发支路相连接;所述蒸发器在出口处设有气相集流器,实现将X路蒸发支路输出的制冷剂汇集,并通过气液分离器后送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出口后增加设置n路旁路支路分别与n路蒸发支路的入口相连接,每个旁路支路上分别设有一个电磁阀,n0且nX,X和n为正整数。
所述的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路蒸发支路相邻排布,选择间隔1、2或3个蒸发支路设置一个旁路支路。
所述的多通道独立节流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压缩机入气口前部、压缩机排气出口后部、冷凝器的换热器的入口处、冷凝器的换热器的出口处和\或各路蒸发支路的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9820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反渗透膜元件性能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髓内钉远端盲锁导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