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01229.8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明;姬广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1/38;F02D41/40;F02M21/02;F02M2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直喷 压力 控制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该双燃料直喷系统的燃料压力控制方法包括:液体燃料储存于油箱中,气体燃料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液化气瓶中,所述油箱中的液体燃料被输送至供油泵,供油泵将液体燃料加压后输送至油轨,油轨为双燃料喷射器提供高压油源;所述液化气瓶内置低温泵,低温泵将液化气体燃料增压并汽化为气体后,气体燃料输送至缓存罐,缓存罐中的气体经压力调节阀调节后被输送至气轨中,气轨为双燃料喷射器提供高压气体燃料源。液化气瓶、低温泵、缓存罐、油轨、气轨中均设置压力传感器,气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信号和温度信号传递至电子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燃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渐升级,传统的以汽油和柴油为燃烧介质的内燃机,越来越难满足未来燃烧技术的要求。伴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可用的内燃机燃料逐渐多样化,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等诸多的清洁燃料。以柴油为介质的内燃机是通过压燃点火的方式进行燃烧的,具备高压缩比,高热效率,高扭矩输出等诸多的优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等清洁燃料的自燃温度显著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不易于被压燃。为充分发挥柴油和清洁燃料的自身优势,涌现了很多的双燃料直喷技术,即先向内燃机燃烧室中喷入一定量的柴油,再向燃烧室中喷入清洁燃料,柴油喷入燃烧室后会自燃,形成自燃区域,后喷入的燃料若喷入自燃区域会被点燃,从而实现内燃机的燃烧做功。
双燃料直喷系统发动机正常运行时,需要一个稳定且可调的压力源,为双燃料系统喷射燃料、产品驱动、压力感知等功能,提供稳定可靠的压力和流量输出。双燃料直喷系统发动机是一个新兴的技术,目前市场还没有成熟的系统压力控制方式,普遍存在压力波动大,产品开发成本高,响应速度慢,系统压力低等多种问题。本申请的双燃料直喷系统发动机的燃料压力控制方法,在现有燃油共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油轨压力来控制低温泵的气体输出压力,并通过压力调节阀的调节功能,使油轨压力和气轨压力都维持在限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双燃料喷射器向发动机的燃烧室精确喷射燃料,减小了系统压力波动,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提高了系统工作压力范围,提升了压力响应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双燃料喷射系统的压力波动大,开发成本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双燃料直喷燃料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液体燃料储存于油箱中,气体燃料以液态形式储存于液化气瓶中,所述油箱中的液体燃料被输送至供油泵,供油泵将液体燃料加压后输送至油轨,油轨为双燃料喷射器提供高压油源;所述液化气瓶内置低温泵,低温泵将液化气体燃料增压并汽化为气体后输送至缓存罐,缓存罐中的气体经压力调节阀调节后被输送至气轨中,气轨为双燃料喷射器提供高压气体燃料,所述液化气瓶、低温泵、缓存罐、油轨、气轨中均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气轨中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收集,所述压力调节阀、双燃料喷射器、供油泵等产品模块中均包含电子控制元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向电子控制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含有电子控制元件的产品,以调节和控制各模块产品中的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油轨与低温泵之间设置换向阀,油轨中的高压油通过换向阀的换向动作,驱动低温泵内部运动件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换向阀中包含电子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油轨与压力调节阀的油道相通,压力调节阀通过感知油轨内的压力,来调节气体燃料压力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液化气瓶与缓存罐之间设置增压阀,增压阀中包含电子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液化气瓶与压力调节阀之间设置泄压阀,泄压阀内部通道与液化气瓶通道、压力调节阀泄压通道和排空通道相通,所述泄压阀中包含电子控制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液化气瓶上设置安全阀,确保液化气瓶中的压力不超过设定的上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012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管弯曲度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ATD型余压阀快速拆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