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6809.1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1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伟;邢翰科;王利华;叶盛;王东岳;刘强;徐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34 | 分类号: | B01D53/34;B01D53/78;B01D53/50;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321036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余热 烟气 集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其内部设有板式风管,板式风管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处设有第一风机,换热器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进烟口、排烟口和排液口;进烟管道,进烟管道连接在进烟口处;排气管道,排气管道包括排风管道和排烟管道,排风管道一端与出风口连通,排烟管道一端与排烟口连通,且二者的另一端均与排气筒连通;冷凝组件,冷凝组件利用连接管与排液口连接;碱液中和组件,碱液中和组件利用连接管与冷凝水箱连通。该装置设计合理,安全性能好,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解决湿法脱硫的排烟除湿脱白,根除雾霾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工业生产中如火电、化工、固废处理等行业都存在尾气排放的现象,目前包括火电等各行业的燃煤锅炉烟气90%以上上了脱硫,其中超过90%采用湿法,现有技术中如通过低温电除尘器和/或末端湿式静电除尘器改造,可以满足新国标(GB13223-2011)要求,甚至实现超低排放。抛开投资和运行成本问题不说,就算我国各种燃煤锅炉都达到超低排放水平,也不能彻底解决大气雾霾污染,原因是现行标准规范中有一大缺失,就是没有排放烟气湿度的控制指标,而这恰恰是形成雾霾的根源。因此如能有效解决湿法脱硫的排烟除湿脱白,不仅能根除雾霾污染,还能低成本实现环保达标、超低近零排放,特别是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和余热,年节水潜力几十亿吨,提高燃煤效率,兼顾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我国是属于煤矿大国,原有的生产中包括火电、钢铁、化工及固废处理等行业基本都采用燃煤锅炉,燃煤锅炉湿法脱硫系统排烟带出的水分,以300MW机组为例,脱硫系统每小时消耗水120m3/h,包括原烟气带水分71.8m3/h、脱硫增加40m3/h,年耗水量约100万吨。按照燃烧吨煤放散烟气10000Nm3/t、湿烟气所含水分112g/Nm3估算,每燃烧1吨煤湿烟气带走水分1吨,主要包括煤中原始含水和脱硫补充水,如果全国消耗煤37亿吨,燃煤烟气带入大气的水分则高达三十多亿吨。
烟囱内的烟气处于饱和状态,饱和烟气受温度较低的大气急剧冷却,烟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液态,烟气透射光率下降,从而表现出烟囱冒白烟现象;随着烟气在大气中的进一步扩散,水蒸气在大气中的浓度降低,阳光透射率提高,并且其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下降、饱和温度下降而重新蒸发,进而白烟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白色烟羽排放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烟囱出口烟气温度、环境风速、烟气速度等。其中,环境温度越低,烟羽排放现象越明显,烟羽治理难度越大;环境湿度越大,烟羽中的水分越难以及时扩散,造成烟羽影响范围增大,湿烟羽治理难度越大;烟囱出口烟气温度越低,湿烟羽长度越小,采用降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或消除湿烟羽现象;环境风速越高,湿烟羽飘散的距离越远;烟气速度越大,湿烟羽的长度越大,表明燃煤机组负荷和烟囱出口直径也是影响湿烟羽排放的重要因素。白色烟羽的消除机理主要是改变吸收塔的出口烟温,进而改变烟气中的含湿量,升高烟气温度,可降低烟气中的相对含湿量;降低烟气温度,可降低烟气中的绝对含湿量;或者提高外界环境温度。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好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湿法脱硫技术运行成本高、无法彻底解决大气雾霾污染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本较低,能够有效解决湿法脱硫的排烟除湿脱白,根除雾霾污染,安全性能好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余热回用及烟气脱白集成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开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68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翻转油缸用安全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慧式食品包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