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25323.X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95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谢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豫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27;H01M50/271;H01M50/24;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5;H01M10/64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曹雪菲 |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锂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锂电池,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塑钢框架,所述塑钢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底部且位于通孔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层,所述塑钢框架的底部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第一端盖,所述塑钢框架与第一端盖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每个所述通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挡环,所述止挡环的内部均设置有锂电池接头,所述锂电池接头与锂电池接触,每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位于塑钢框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安装有电流板,所述电流板与锂电池接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便于拆卸,防水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层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和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现有多层锂电池采用塑料进行包裹,不便于锂电池热量的散失,长时间使用容易热量过高导致爆炸,锂电池本体与壳体固定安装在一块,很难进行拆卸,而且壳体之间未加隔水装置,使得水容易渗透进壳体内部与锂电池发生反应导致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锂电池,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多层锂电池不便于散热,锂电池与壳体之间难以拆卸,外部水流容易渗透进壳体内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多层锂电池,包括塑钢框架,所述塑钢框架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底部且位于通孔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层,所述塑钢框架的底部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第一端盖,所述塑钢框架与第一端盖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每个所述通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止挡环,所述止挡环的内部均设置有锂电池接头,所述锂电池接头与锂电池接触,每两个所述通孔之间且位于塑钢框架的上表面均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安装有电流板,所述电流板与锂电池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电流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输入输出口,所述塑钢框架的上表面通过锁紧螺丝安装有第二端盖,所述塑钢框架与第二端盖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内部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输入输出口贯穿第二端盖且延伸至第二端盖的外部。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通孔的内壁与多个锂电池之间均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通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止挡环、输入输出口和第二端盖均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塑钢框架为导热绝缘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止挡环的内径小于锂电池的内径,所述锂电池的长度小于通孔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为防水密封圈,且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均位于锁紧螺丝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锂电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多层锂电池,通过采用导热绝缘材质制成的塑钢框架,使得锂电池在长时间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快的从塑钢框架散发到外部,而且可以通过对塑钢框架降温的方式对锂电池进行降温,可以有效防止锂电池长时间工作温度过高,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不便于散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豫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豫尚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5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